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联网一直都在重C端,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巨头的重心正在有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偏移。因此在中国产业环境与互联网下半场的双重作用下,云服务厂商迎来了新机遇。
2019年12月24日,证监会公告,同意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UCloud”、“优刻得”)科创板IPO注册。历时8个月,4轮往返问询的中立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优刻得将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发行上市,成为首家公有云上市公司,名副其实的“公有云第一股”。
优刻得成立于2012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立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自主研发并提供计算、网络、存储等基础资源和IT架构产品,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种模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其中公有云是指第三方提供商通过公共Internet提供的计算服务,它可按需出售,面向希望使用或购买的任何客户并允许客户仅根据CPU周期、存储或带宽使用量支付费用。根据招股书披露,公有云是报告期内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分别贡献了91.43%、90.97%、85.15%和80.89%的收入,是优刻得的核心战略版块。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公开介绍,公有云资源共享、高效经济的特点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共性需求,未来互联网企业的高速发展和传统企业的加速上云,都将给公有云带来庞大的市场增量;公有云技术、运营、人才及资金壁垒都较高,新进入者与公司竞争难度较大,优刻得凭借其领先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将持续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进入企业服务新时代
2015年是公认的企业服务爆发元年。随着人口和流量红利的逐渐衰退,To C市场很难再有爆发性的增长。在以阿里钉钉等前沿SaaS公司的带领下,企业数字化、云端化发展方兴未艾,To B企业服务开始成为各大巨头发力布局的重点。阿里内部孵化了阿里云和阿里钉钉,积极布局菜鸟网络、蚂蚁金服等。深耕To C的腾讯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在2018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全面发力产业互联网。定位为AI公司的百度,开始更多地为企业提供无人驾驶、云计算、AI应用生态平台等多元化解决方案。
对标美国,中国To B企业服务市场仍是一片蓝海。SAP、Oracle等企业服务厂商市值早已超千亿美金,还涌现出500多家市值超过50亿美金的To B企业,对比之下,中国仅有三家。毫无疑问,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无论对巨头还是对中小厂商而言,市场竞争点已然进入To B企业服务的新时代。
To B企业服务需要漫长的积累,比拼的是厂商的实力与耐力。随着国内云计算企业不断提高其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留下“高效、稳定、灵活、安全、便捷”等良好印象。企业“云替代”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由传统IT架构转上云端。同时,中国企业用户市场较为分散,标准化的服务已不再满足其需求,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且偏爱私有云和混合云,这也给巨头之外的第三方云计算厂商留下了充足的生存发展空间。优刻得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云服务平台,也是在云计算领域被巨头围攻之下唯一一家没有站队的创业公司,敏锐地洞察到云计算企业服务的发展趋势,率先通过多元化的拓展,提出“CBA”(Cloud云计算、Bigdata大数据、AI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围绕公有云IaaS、基础PaaS,建立全面技术能力与产品矩阵,并向私有云、混合云、下一代PaaS、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拓展。优刻得已累计服务上万家企业客户,为其全球业务提供云计算服务支持。凭借定制化、多元化的服务与坚持中立原则的企业特色,优刻得在巨头挤压的中国企业服务云计算市场中,站稳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一家同股不同权
在经历了8个月的漫长等待,中国资本市场终于将迎来“同股不同权”第一股优刻得的上市,开创了境内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的先河。根据优刻得招股书显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持有的A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数量为其他股东(包括本次公开发行对象)所持有的B类股份每股拥有的表决权的5倍。本次发行前,季昕华3人合计直接持有发行人26.83%的股份,通过设置特别表决权持有发行人64.71%的表决权。
“同股不同权”制度设计在美国资本市场拥有很长的实践历史,美国三大交易所均支持“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申万宏源(000166,股吧)证券的研究显示,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中,具有双重架构的企业占比超过7%。例如谷歌、Facebook、京东、百度等均采用了“同股不同权”的架构。2018年4月,在痛失阿里巴巴后,港交所修订了《上市规则》,允许有“同股不同权”设置的公司在香港上市,也在2019年11月,迎来了阿里巴巴的回归。
科创企业发展初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多轮股权融资容易使创始团队股份被稀释,甚至丧失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同股不同权”在保障创始团队经营决策权的前提下,尽可能吸纳社会资本,在避免企业内部股权纷争的同时,更好地与投资者共享企业高速发展红利。过去由于A股市场要求上市公司“同股同权”,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小米、携程、美团点评等在内的新经济企业不得不远走他乡,境外上市,中国股民对其高速发展带来的投资红利只能望洋兴叹。如今,优刻得作为科创板“同股不同权”第一股,打响了第一枪,将带领更多优质的科技企业选择科创板上市,为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注入蓬勃力量。
云计算需要梦想者
也许2018年末2019年初,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中国的产业生态,正在To C的消费互联网,向To B的产业互联网转型。它将洗涤消费互联网时期的些许浮躁喧嚣,给转型期的中国产业生态带来持久的创新价值。
有人把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比作新时代的水和电,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成为下一个技术革命时代的驱动器。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预测,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而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8)》中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云计算应用的企业占比54.7%,没有云计算应用的企业占比为45.3%信息通信研究院认为,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相比差距在3-5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联网一直都在重C端,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巨头的重心正在有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偏移。因此在中国产业环境与互联网下半场的双重作用下,云服务厂商迎来了新机遇。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UCloud已经在行业深耕7年,自主研发的IaaS、PaaS、AI服务平台、大数据流通平台等云计算产品,为上万家企业级客户在全球的业务提供云服务支持,间接服务终端用户数量达到数亿人。
之所以给UCloud“梦想者”这一称号,一方面其本身就是互联网行业的梦想者,另一方面,UCloud也为互联网梦想者提供服务。
2012年,UCloud创始人兼CEO季昕华召集在腾讯的老同事华琨、莫显峰创立UCloud。U的意思是User,Cloud是云,公司在创立之初就树立了“用云计算帮助梦想者推动人类进步”的使命。7年来UCloud服务了数万名梦想者,尤其是目前传统企业转型方面的金融、新零售、智能制造、运营商等企业;新兴科技行业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公司。
2017年初,UCloud就预见产业互联网趋势,提出“CBA”(Cloud、Bigdata、AI)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基于UCloud平台的云能力,提供大数据技术平台、AI服务平台等。
根据IDC发布的2018年公有云IaaS调研报告,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2018年优刻得的市场份额为3.4%,位列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云、AWS、金山云等巨头企业之后。同时我们发现在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中,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据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光环新网(300383,股吧)、优刻得、金山云(排名不分先后)处于第二集团。此间的差异可能是统计口径的不一样,信通院在报告中明确了其统计数据不包含CDN业务。巨头企业背靠集团资源,业务范围较为宽泛,一是可为集团内部其他业务体系提供云服务,二是也提供大量的CDN、SaaS等服务,在数据统计时难以做到精准。优刻得作为唯一一家存活下来并真正做到与巨头共舞的云计算企业,正在一步步向其梦想跨进,2019年12月优刻得已取得中国证监会关于其申请在科创板上市予以注册的批文,若公司成功实现科创板上市,上市后的品牌效应与资金实力的双重加持将给予优刻得极大的帮助。
在巨头林立的公有云市场,我们更希望能看到一家怀揣着梦想的创业企业,实现其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云计算公司的愿景,完成其通过云计算帮助梦想者推动人类进步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