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金融 >

疫情后时代“线上+”引领 “服务+”恒强

摘要: 未来在消费性服务领域,保障型、享乐型服务需求将逐渐崛起,新兴服务业支出占比相应有望快速增长;在生产性服务领域,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以及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知识密集型、创新型生产服务领域的增长潜力巨大。我国服务型消费支出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叠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新兴消费性服务业如教育、娱乐、医疗、保险等,支出占比有望快速增长。

来源:广发证券(行情15.80 +4.91%,诊股)

报告摘要

●本文作为“场景革命”系列报告二,着眼于短期“NCP疫情”对于需求端应用场景破壁的催化作用。

与03年非典时期类似,有人说“非典成就了电商”显然有所夸大其词,但我们不可否认疫情影响对于应用场景创新、用户场景体验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疫情平息,什么场景只是“昙花一现”?什么场景能够“蔚然成荫”?

●03年SARS疫情下的“场景革命”:从无到有。

03年疫情催生的第一轮“场景革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① 03年中国经济格局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轻场景”萌芽破土;②“防疫”带来消费低迷、生产暂缓,让受阻的传统需求寻找新的突破口;③03年中国互联网基础建设初步形成,新兴供给创造需求。因此03年成功突围的“应用场景”大多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并在日后成长为领头羊。

●03年应用场景破壁的两条线索:传统行业触网、新兴服务萌芽。

①线上+:在淘宝、京东、携程、盛大游戏、腾讯、新东方等领军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史中,不约而同的找到了“03年非典”倒逼企业确立竞争赛道、奠定日后龙头地位起到的作用。一部分电商领头羊借机拓展用户与渠道“下沉”,而另一部分传统行业尝试首次向线上“跃迁”,开拓了电商、教育、游戏、旅游等多维度的“场景触网”。②服务+:新兴服务业开始“萌芽”,海底捞初步实践“火锅到家”,是连锁品牌外卖业务的雏形;而顺丰主攻“快递上天”、“天网布局”,使快递行业迎来发展契机。

●03年的经验,“新场景”成功的三要素:

①定位痛点需求;②技术渗透与普及;③保持用户粘性。三因素下,新场景维持转化率与留存率。

●20年NCP疫情下的“新场景革命”:从量到质。

首先,2020年的NCP疫情加速了“线上+”场景进一步多元化,打通娱乐、办公、医疗、生鲜、教育等多个领域。其次,信息型服务、消费型服务全面爆发:①暴露公共卫生建设短板,唤醒“医疗服务”意识;②“到家服务”考验从“供应→物流→到家”的全链条协同能力;③“信息服务”赋能疫情治理,大数据、AI、云计算大施拳脚。

●疫情后时代的思考:“线上+”引领,“服务+”恒强。

“新场景”受益的原因主要有二:①较低的获客成本,密集快速地收集用户反馈及技术漏洞。②潜移默化改变用户原有固态习惯。20年疫情后,哪些“新场景”能够“蔚然成荫”?①“线上+”、“服务+”满足痛点需求。②5G“质的飞跃”实现技术保驾护航。③具备用户粘性,顺产业变迁趋势不可挡,“线上+”与“服务+”重点关注云游戏、云办公、高清视频、AR、在线医疗、在线教育、信息服务(云计算、AI、大数据)等新场景的延续。

●核心假设风险:经济下行超预期,疫情风险,信用风险暴露速度过快。

\

引言

我们在系列报告一《拥抱全球第三次场景革命》中全面阐述了我们对于“场景革命”的理解。

20世纪末以来全球已发生两次场景革命,PC互联网带来的场景革命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场景革命。这两次场景革命均带来资本市场大级别行情。第一次场景革命——PC互联网场景革命催生了1995-2000年科网行情,第二次场景革命——移动互联网革命催生A股13-15年创业板牛市和美股15年以来的科技牛。

5G将带来20世纪末以来的第三次场景革命,2020s是一个全球性场景革命大时代的起点。除5G之外,云计算、大数据、AI等多领域科技进步将形成合力,为新一轮场景革命提供动力,新一轮场景革命颠覆程度甚至有可能超越前两轮。

本文作为“场景革命”系列报告二,我们着眼于短期“NCP疫情”对于需求端应用场景破壁的催化作用。与03年非典时期类似,有人说“非典成就了电商”显然有所夸大其词,但我们不可否认疫情影响对于应用场景创新、用户场景体验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场景革命”是一趟不可逆的列车,“疫情”仿佛为新场景的拓展家装了加速器。至于什么场景能够“蔚然成荫”,什么场景只是“昙花一现”?才是我们值得甄别与思考之处。

\

报告正文

1危中有机,疫情催生“场景”重构

2020年NCP疫情是新一轮“场景革命”的短期催化剂,已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不同行业的“命运”。部分受冲击行业需求停摆,陷入难关;而部分行业催生了新的商机,需求迎爆发增长,春节后相关主题概念指数领涨。春节前后,线下消费与服务受损,休闲服务与交通运输明显受到冲击,工业生产及复工后延;而反观部分行业,却因为疫情影响而激发了需求爆发增长,口罩、医疗信息化、网络电话会议、协同办公加速了用户养成,生鲜、快消品等到家业务需求井喷,线上娱乐以及教育的热度上升……春节后,A股市场相关概念指数轮流领涨。

\

与03年非典时期相似,疫情时刻“危中有机”,一些新潮的产业往往应运而生、一批领军的公司顺势崛起。在不少行业巨头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找到“03年非典”对其战略部署与业务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终将战胜疫情,与03年的白醋、板蓝根之风相似,爆发式的需求也许会随之消散。立足于2020年5G商用元年,“去伪求真”是对未来的“应用场景革命”最重要的思考。疫情只是一剂催化,激起的浪花或随着疫情消散而平息,或催生建立了全新的应用场景。2020年作为5G商用的元年,技术与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003年SARS疫情下的“场景革命”:从无到有

2.1产业格局、技术条件与需求习惯共同培育“新场景”

03年中国经济的产业格局、技术条件和需求习惯与2020年显著不同,03年疫情催生的第一轮“场景革命”是彼时“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

2.1.1 03年中国经济格局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轻场景”以萌芽为主

随着2001年末中国加入WTO、出口改善,中国经济开始迈入新一轮扩张周期,且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转型。彼时中国商业地产改革风生水起、城镇化推进持续加速,投资加速下的需求井喷,使得煤电油运等全面紧张,对应着02-03年采掘、石化、电力、钢铁、汽车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盈利大幅正增长。因此,03年“五朵金花”行业的崛起正是对当时中国经济黄金增长、向重化工业转型的大趋势。2003年中国GDP中第二产业占比高达45%,而科技、新兴服务业等轻资产行业刚处于起步的萌芽阶段,这是“新场景”诞生的条件。

2.1.2 “防疫”带来消费低迷、生产暂缓,让受阻的传统需求寻找新的突破口

由于疫情爆发期人员流动显著受限,03年疫情对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国际交互受限,商务往来受阻,消费低迷,工业生产与投资暂缓。由于当时居民的消费习惯以线下实体店为主,因此线下消费和服务相关的百货超市、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受到更显著的冲击。03年餐饮业零售增速从3月的15%骤降至5月的-15%,整个二季度客运量下降23.9%,而航空客运下降近50%。

\

2.1.3 03年中国互联网基础建设初步形成,新兴供给是创造需求的条件

20世纪初,受全球互联网浪潮推动,国内互联网经济开始萌芽。200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成立;2002年个人门户开始兴起,作为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网率先宣布盈利,标志着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开启。网络的应用场景拓宽,03年美国eBay公司投资易趣网正式进军国内电子商务领域,而多只爆款网游上线引导了网络游戏浪潮。互联网的萌芽发展阶段,中国网民数量由1999年末的0.1亿人迅速增长为2003年末0.8亿人,互联网渗透率2000年的1.8%上升到2003年的6.2%;99年末,平均每百户城镇家庭仅拥有6台家用电脑,而03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8。

传统需求受阻→技术条件成熟→新兴需求诞生。03年疫情对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为了打通受阻的消费与生产渠道,一些细分产业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一方面一批先知先觉的企业家把握机遇实现了业务升级与转型,另一方面疫情时期培育的“用户粘性”在疫情结束后得以延续,共同打开了“新应用场景”的天地。

我们总结了03年时期成功突围的“应用场景”,大多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并在日后逐步成长为行业领头羊,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条线索:(1)传统行业实现触网;(2)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萌芽。

2.2传统行业“触网”:电商的“跃迁”与“下沉”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人员的活动与交互空间受限,使得传统生产与商务往来受阻,“触网”需求应运而生。我们在如今领军的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史中,不约而同的找到了“03年非典”对于企业确立竞争赛道、奠定龙头地位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这其中,一部分电商领头羊借机拓展用户与渠道“下沉”,而另一部分传统行业尝试首次向线上“跃迁”。

2.2.1 线上+购物,B2B向B2C下沉,阿里巴巴如何站上“浪潮之巅”

1999年9月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成立阿里巴巴,定位于“网上义乌集市”,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发布+网上推广”服务,以B2B业务为电商突破口,并在非典爆发前已经实现了“会员费+增值服务”的稳定盈利模式。然而03年的疫情带来的冲击令阿里始料未及,一方面各大展会推迟取消、客商却步使阿里传统B2B业务受阻,另一方面疫情隔离使马云敏锐意识到了网络购物将成为每一个普通居民的刚需。03年5月“淘宝网”上线,阿里正式进军B2C、C2C的电商零售业务。03年淘宝交易额实现0.9亿元,并在07年上线天猫前交易额达到433亿元。阿里巴巴的成功与马云极具前瞻性的商业头脑密不可分,而“非典”仿佛是加速器,证实了中国数字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有效性,也成为了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崛起的转折点。

\

2.2.2 线上+电子产品,京东在03年非典期间实现华丽转身

京东于1998年在北京中关村(行情9.74+1.04%,诊股)电子市场成立,并在2003年之前奠定了全国最大的光磁销售商地位,一度占到全国光磁产品60%的市场份额。由于03年非典期间客流量锐减、线下零售遭遇重创,京东在疫情最严峻的03年3月被迫关闭12个柜台,短短21天亏损800多万,从而倒逼转型。2003年4月,京东开始试水电商触网,在CDbest论坛开始第一笔电商交易,并凭借早期创业积累的口碑渡过难关。虽然疫情平息,但刘强东意识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并在03年决定关闭所有京东线下实体店并全面转型。2004年公司上线京东多媒体网站,直至今日已成长为自营电商发展的标杆和线上零售巨头。

2.2.3 线上+游戏,盛大与腾讯把握了进军网络游戏的良机

盛大游戏诞生于20世纪初,是中国最早的网络游戏开发商、运行商与发行商,其原本的游戏业务主要依赖于网吧的发展,而在非典疫情期间业务遭遇重创。但盛大敏锐意识到非典隔离期对于线上游戏的玩家培育提供了良机,公司追踪到的人均上线时间与高峰时段均有延长,因此在03年全力布局网络游戏,自主研发并上线了《传奇世界》并大获成功。类似地,腾讯也在03年牢牢把握了进军网络游戏市场的良机,在03年8月正式推出“QQ游戏”,包含斗地主、军棋等棋牌类游戏,并凭借巨大的用户流量辅助增值业务Q币与QQ秀的推出与变现,奠定了其休闲游戏门户龙头的地位。

\

2.2.4 线上+旅游,携程顺势拓展线上国际机票与旅行定制业务

03年非典期间旅游业陷入寒冬,而依托酒店分销与机票代理的携程却在当年12月成功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03年携程最重要的战略布局包括:采取各种促销计划吸引客户迁徙至线上;在原本占据公司业务80%以上的酒店业遭遇重创后,积极布局佣金率更高的海外机票业务,并在04年上线国内首个国际机票在线预订平台;推出旅行定制业务,满足客户在线上灵活选择不同的航班酒店组合,提高了线上定制的便捷与效率。03年Q3携程营业额创纪录达到5800万元,相比Q1增长73%。

2.2.5 线上+教育,新东方从深陷“财务危机”到“网络教育”的突围之路

2003年之前网校还是一个新名词,由于网络教育缺乏自律约束,面授依旧是人们接受度最高的模式。非典期间,各大中小学与培训机构纷纷停课,4月21日起新东方也正式停课,面临大量退班退费产生财务危机。而与此同时,新东方网校作为线下停课的其中一个补救措施,业务却猛然上升,在五一期间,北京和上海两地的业务比上月分别增长了77.6%和61.3%,网课学员人数达到去年同期1.6倍,至年底注册用户数达到20万。非典让很多人开始接触远程教育的优势,远程教育自非典后也成为新东方壮大的一个重要发力点,2005年新东方在线正式成立。

以上案例让我们对非典疫情与03年“线上+”场景的突围产生思考。我们不必夸大疫情的影响。相信即使没有03年“非典”,阿里巴巴、京东等公司也许依然会取得成功,但疫情使原本可能需要1-3年培育的用户习惯,在几个月内实现快速建立,打开了“线上+应用”广阔的想象空间。

\
\

2.3新兴服务“萌芽”:快递、外卖的布局雏形

由于经济处于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因此03年的服务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餐饮旅游、批发零售等)。但线下消费型服务业恰恰受03年非典疫情的冲击最大,在经营不善与关店危机之下,部分传统服务业寻求新的商业模式,这也是中国“新兴服务业”崛起的重要契机。

2.3.1 连锁品牌外卖业务的雏形:海底捞初步实践“火锅到家”

非典期间,传统餐饮服务由于人工成本占比较高而遭遇危机。困局迫使部分餐饮服务业寻求新的模式,“外卖”行业的雏形便在当时有了比较成功的实践——03年连锁火锅品牌“海底捞”另辟蹊径,大胆试水火锅外卖的业务,将传统的煤气罐更换为轻便的电磁炉以便送餐,并于第二天再去取回设备。这一创新服务帮助海底捞转危为安,外卖订单火爆,业务模式还受到“焦点访谈”栏目的专题报道,收获巨大曝光量。随后海底捞发展步入快车道,并在2010年正式于所有分店开展“自营火锅”外卖业务,也是中国推出该服务的首个连锁餐厅品牌。

2.3.2 快递行业的发展契机:顺丰主攻“快递上天”,“天网布局”

2003年的非典导致人流量的急剧变化,整个中国商业步入寒冬,但是物流行业却迎来发展契机,疫情使得社会对包裹/文件递送服务的需求更为强烈。03年顺丰迈出重要的一步即“天网布局”——疫情导致航空运输的客运服务严重受挫,航空运价大跌,这时顺丰果断在03年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5架的协议,专门用来航空运送快递,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顺丰在当时主要以公路网络配送的物流行业迅速确立了“快”的差异化定位。

2.4“新场景”三要素:痛点需求 +技术渗透+用户粘性

03年非典疫情带来的需求变化,或是短期效应(口罩、消毒液、白醋、板蓝根)。而我们前文所述的成功案例,都是“新应用场景”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经历了时间的历久考验印证了其所在领域的成功。

如何判断疫情催生的“新场景”只是“昙花一现”,还是最终“蔚然成荫”?我们总结了03年疫情掀起的“场景革命”成功的三要素——

2.4.1 定位痛点需求

精准定位痛点需求则是创业家们商业头脑的卓越体现。隔离期的人口流动限制,阻碍了居民的社交、消费、娱乐、工作等全方位生活习惯。在此背景下催生的“新场景”,或定位于新的消费习惯、或立足于新的娱乐方式,一方面解决了生活难题、另一方面提升了便捷与效率。因此,找寻疫情下的用户痛点、引领需求的新变化,是“新场景”立足的根基。

2.4.2 技术渗透与普及

20世纪90年代PC互联网离我国居民的生活普遍较为遥远,并未给社会带来太大改变;从2000年前后开始,PC互联网开始逐渐改变全社会生活,这与当时家用电脑普及、网速提升、费率下降等技术条件密不可分。1998年至2003年中国城镇家庭家用电脑拥有量的同比增速在30%以上,中国网民数量由1999年末的1千万迅速增长为2003年末8千万人,而网民数量占比(互联网渗透率)也从2000年的1.8%上升到2003年的6.2%。非典期间,家用电脑的使用率进一步上升,04年中国大陆的IPv4地址数相比03年大幅增长了54%。

\

2.4.3 保持用户粘性

一些短暂性的需求随着疫情结束而平息(如消毒、板蓝根),而“新场景”成功的第三个条件是在疫情后仍然保证了“用户粘性”,例如网购人群在疫情期尝试了新商业模式的便捷与高效,并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保持了较高的转化率与留存率。淘宝03年商品数80万件,注册会员23万人,而至05年商品数和会员数分别达到了1600万件、1390万人,用户激增显示了留存率与传化率惊人。这也是“新场景”真正得以延续并最终实现成功的必经之路。

\

我们从另一个案例来看03年“昙花一现”的新场景,比如当时红极一时的“视频会议”远程办公需求。但在疫情结束后,视频会议并没有广泛普及。

03年中兴通讯(行情44.59+2.08%,诊股)等公司把握用户通读推出了“远离非典,自由办公”的视频会议系统,以满足远程沟通、多点交流、互动办公的方式,但“视频会议”对于03年来讲并不算一个成功的应用场景,主要的掣肘也在于我们上述提到的几个因素——(1)技术不成熟,网络传输费用较高。03年视频会议的应用功能仅局限于会议室内,客户群为企业、政府等机构,而无法开展个人应用。网络条件有限,网络延迟、掉线、程序故障等问题频繁出现,大大降低客户的体验度。(2)缺乏客户粘性。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龙头标杆,各类产品系统稂莠不齐,用户体验不佳;随着疫情过去后正常办公,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养成使用习惯。据GlobalWorkplace Analytics的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仅有180数万人远程办公,直到2014年也仅为360万。

\

NCP疫情下的“新场景革命”:从量到质

2020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与03年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03年非典时期对于“线上场景”的应用在很多方面是“从0到1”,“新兴服务”刚刚诞生发展的萌芽,那么当前人们对科技与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已全面开花。2020年NCP疫情与5G商用化,部分新场景有望实现“从量到质”。

3.1全要素“触网”:衣食住行寓教娱乐

2020年的“线上概念”已经不算“蓝海”,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居于高点,用户已经培育网购、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大多数成熟场景的使用习惯。

而2020年的NCP疫情加速了“线上+”场景进一步多元化,打通娱乐、办公、医疗、生鲜、教育等多个领域——(1)线上+办公:远程协作与办公等相关公司纷纷推出各类折扣乃至限免促销,APP下载量飞升,厂商紧急扩容,以实现白领在家的需求。(2)线上+教育:教育部统筹推行网络云课堂,北京、重庆、天津、江苏等省市已纷纷推出在线授课、在线答疑等方案。(3)线上+快消、生鲜,生鲜即时配送爆发式增长,春节期间京东生鲜销量环比节前增长超370%,3-6线城市销量同比增长近300%,叮咚买菜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同比上月增长超过300%,客单价翻倍。(4)线上+娱乐:春节期间全网Top50应用下载量提升幅度相较春节前两周均值上升30%以上,其中短视频(相比19年12月+1.6%)、游戏(相比19年12月+2.5%)是其中最大赢家。(5)线上+医疗:本次疫情促使实体医院意识到互联网入口的重要性,加大互联网医院建设投入。依托实体医院、针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价值或更凸显。

\

3.2全方位“服务”:信息型服务、消费型服务将全面爆发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远超2003年。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为45.5%,首次超越第二产业,并继续发展至今已擎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顺应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叠加产业制度红利释放,我国正在经历服务业快速扩张的历史发展新时期。

NCP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是结构化的。传统的生产型、消费型服务业依然是受冲击最显著的领域,如批发零售业、餐饮旅游业、交通运输业。而另一方面,一些新兴服务业反而在疫情时期再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3.2.1 暴露公共卫生建设短板,唤醒“医疗服务”意识

本次疫情防控像一场考验,暴露出我国医疗公共卫生建设的短板。尽管我国医疗卫生的投入在17-18年经历了比较快速的增长,但目前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的最新数据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低于全球平均值9.9%。根据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中国17-18年的医疗卫生支出占比已经进一步提升至6.5%,但在公共医疗费用支出上,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本次疫情为中国的公共卫生建设敲响了警钟,伴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化以及医疗卫生投入的增长,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关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而疫情更是提醒了人们对于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在智慧养老、社会办医、医疗信息化等政策推动下,医疗服务平台未来的发展广阔。

\

3.2.2 “到家服务”考验从“供应→物流→到家”的全链条协同能力

以“到家”模式的生鲜新零售在疫情期需求井喷,随之而来对各电商平台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考验上升。谁能够提供紧俏商品的供应,谁能够保证快捷高效的配送,才能够真正抢占市场份额——首先,供应链的智能化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地域性垂直供应链模式使得产品分销流程缩短,冷链GPS和实时温湿度监控允许生鲜产品不经过冷冻迅速进入物流。其次,高度自动化的智能仓库使得分拣效率大幅提升,以京东物流为例,智能仓以机器人(行情17.34+1.46%,诊股)的多场景分拣工作为主。最后,在物流配送环节,快捷配送、无接触配送模式推广,提高物流效率。

一方面是知名餐饮连锁企业西贝面临财务困局,另一方面是盒马喊话西贝、奈雪等30多家餐饮企业沟通员工租赁方案。本次疫情时期,服务行业的“结构性”用工短缺印证了物流、外卖、配送等“到家服务”市场蕴含的巨大空间。

\

3.2.3 "信息服务赋能疫情治理,大数据、AI、云计算大施拳脚

本次疫情防控,也给了信息服务技术大施拳脚的空间。(1)数字化+大数据成为防疫重要的信息窗口,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全国疫情实时统计与地图有超过20亿人次的浏览量,北大、南大等众多高校研究机构模拟了人口流动和疫情传播模型,而数字化+大数据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为疫情防控提供线索,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覆盖了753条记录,涵盖了飞机、火车、地铁、出租车等出行方式。(2)AI识别技术帮助迅速甄别疑似患者,在寻找“无意识的密切接触者”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宁波通过公共视频AI比对迅速锁定与感染者同在菜市场买菜的密切接触者。(3)腾讯云、阿里云等云计算企业也相继宣布免费开放算力,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该超算技术可用于病毒基因测序,找寻病毒来源以及传播宿主,研制病毒疫苗。

\

4疫情后时代:“线上+”引领,“服务+”恒强

至此我们对2003年、2020年疫情时期新应用场景的建立有了明确的认识。“疫情”等类似的突发事件并不能说直接培育了某种商业“新场景”,而主要是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新场景”受益的原因主要有二:

1.较低的获客成本,密集快速地收集用户反馈及技术漏洞

一些新应用场景推广的时候原本需要投入大量的补贴,如拼多多、滴滴打车。而在疫情催化下,原本需要“百亿补贴”去培养的用户习惯直接获得,并可以较密集快速的收集到用户使用反馈与技术承载能力。

2.潜移默化改变用户原有固态习惯

促使人们尝试并意识到新场景的便捷与效率,改变原有的固态模式。例如生鲜电商让部分中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从农贸市场转移至超市,如果能够提供更丰富、新鲜、价格有竞争力的产品,对于这部分人群的固态习惯形成改变。

我们在03年的产业变化规律中,总结了“疫情”作用下的“新场景”能否最终成功,主要有三个条件。这对于2020年的“新场景革命”同样具备启示——

1. 是否捕捉了痛点需求?——“线上+”、“服务+”满足需求

前文我们将疫情下的受益场景概括为两类,第一类是“线上+”(办公、生鲜、娱教)、第二类是“服务+”(医疗、到家、信息)。这些场景都是疫情隔离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便捷、高效的手段,因此对于“痛点需求”的把握定位明确,并且上述需求不是“一时”的而是“可持续”的。

2. 是否实现了技术支持?——2020年看5G“质的飞跃”

如果说2003年“场景革命”的技术条件是PC及宽带互联网带来的变革,那么2020年NCP疫情下的“新场景”后续演绎则主要看5G商用的想象空间。

5G是“连接”技术质的飞跃,以5G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进步推动,有望对当前各类场景的带来颠覆性变革。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高密度特性,相比4G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根据中国信通院《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面向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物联网设备的海量连接和垂直行业应用的广泛需求,5G在提升峰值速率、移动性、时延和频谱效率等基础上,新增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流量密度和能效等关键能力指标:(1)速率更快,5G理论传输速率可达4G的数百倍;(2)海量机器连接,5G支持大规模物联网终端低功耗运行;(3)连接更可靠、时延更低,比如自动驾驶所需要的传输时延10ms以内、且可靠性要求极高,这在4G时代是无法实现的。上述这些方面的改变,可以说是有量变引发的质变。这使得以前难以完成的功能可以在5G时代下轻松实现。

\

3. 是否具备用户粘性?——顺产业变迁的趋势不可挡

我们上文提到了2020年疫情时期的多个新场景新应用,5G时代相信部分场景目前面临的技术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用户粘性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把握痛点需求、没有达到技术条件的场景,最终也难以实现留存率与转化率。而如何把握用户粘性?我们认为,本质上是产业变迁的时代机遇“势不可挡”,两条线索延续:“线上+”引领,“服务+”恒强。

(1)5G、云计算、大数据、AI形成合力,“线上+”场景全面爆发

我们在今日发布的系列报告一《拥抱全球第三次场景革命》对万物互联时代的场景革命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解读和展望。

结合十大行业应用对5G大宽带、大连接、低时延的网络能力的依赖程度,以及当前行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目前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将是云游戏、云办公、高清视频、AR、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但是一些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则需要AI等技术的合力才能顺利落地。

通信技术升级,具备大规模推广基础。高清视频、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应用场景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推动网络流量持续增长。

消费形态变化,具备消费群体基础。根据5G商用化路线,娱乐短视频、4K 高清视频、VR 影视及虚拟购物在使用的1-3年有强烈的付费意愿。云游戏、VR及在线教等育在5G互联网新时代加速普及。

新冠疫情加速消费形态变化,应用场景有望率先落地。在线医疗方面,国家卫健委下发通知,要求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规范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基础和安全保障工作。

\

(2)迎接新兴服务业的黄金发展时机

从疫情下社会运转的需求缺口来看,我国服务产业占比快速提升的历史发展机遇已经来临。

未来在消费性服务领域,保障型、享乐型服务需求将逐渐崛起,新兴服务业支出占比相应有望快速增长;在生产性服务领域,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以及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知识密集型、创新型生产服务领域的增长潜力巨大。我国服务型消费支出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叠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新兴消费性服务业如教育、娱乐、医疗、保险等,支出占比有望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催生了大量中间需求,凭借知识专业化、业务标准化和服务科技化的优势,生产性服务将渗透到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行业规模有望不断壮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盈利环境超预期波动,疫情风险控制低于预期,信用风险暴露速度过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