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科创板推出、注册制落地,以及未来创业板注册制和精选层的实施,国内资本市场接轨国际是大势所趋,同时股票供给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向。
鞋子落地!传闻已久要去科创板的成大生物(831550)今日正式宣布,为了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发展能力和实现战略发展等几大目标,决定筹划科创板上市。
自从千亿市值的九鼎集团、中科招商折戟新三板后,成大生物就成为新三板少数“头牌”公司。
凭借着生物制药概念和较强的盈利能力,成大生物决心要投奔科创板后,剩下来的事情只要按部就班推进就行。
从短期目标来看,成大生物选择科创板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应,流动性和估值将大幅提升。但从长期战略看,这个选择未必是最佳。原因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国际化,成交额分布将会呈现“T型”结构,任何一个资本市场的绝大多数资源都将向排名靠前的公司聚拢。
资本路径选择变成了哲学问题: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还是宁当凤尾不当鸡头?
“头牌”要奔科创板
新三板高光时刻,千亿市值都不是梦想,九鼎集团、中科招商都曾成功跨越。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两大明星很快先后陨落。前者落入凡尘,市值回归到百亿市值。后者被强摘后,一直在积蓄东山再起的力量。
“两张王牌”折戟后,成大生物、贝特瑞(835185)、中建信息(834082)就成为真正的“头牌”。
成大生物也名副其实。2020年至今,成交总金额达到17亿元,位居新三板市场第一,排名第二的贝特瑞同期成交额不到10亿元;成交量方面,今年以来总成交量4122万股,排名第8;总市值160亿元,排名第6;业绩方面,2018年度归母利润为6.13亿元,在新三板市场排名第10,在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中盈利能力最强。
这样的明星企业,自然会成为各大资本市场追逐的目标。2018年,“3+H”政策出炉后,成大生物成为首家申报"3+H"的公司。折腾一年多以后,随着科创板开板,成大生物宣布鉴于市场环境的变化,终止香港上市计划。
虽然上述资本运作计划终止,但其计划登陆科创板的消息一直没有断过。
2月25日,鞋子落地。成大生物发布正式公告,为了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决定筹划上市科创板。
年利润超过6亿元、位列科创板鼓励的生物制药行业,成大生物登陆科创板只剩下时间问题。
为什么是科创板?
精选层落地在即,冲击IPO的企业纷纷归队。长江文化(837747)、金达莱(830777)等在IPO排队的挂牌公司纷纷放弃主板、科创板,转战精选层。
成大生物为什么还坚持科创板?高流动性和高估值。
据挖贝研究院数据显示,2月25日,科创板股票成交量中位数413万股,最低80万股;成交额中位数2.5亿元,最低约5500万元。
反观成大生物在新三板的表现,2月24日,成交量70万股,成交额3220万元,流动性位居新三板前列。但与科创板对比,成大生物只能位列科创板最低水平。
交投不活跃,影响了企业的估值水平。成大生物股价已从2019年初的13元左右,涨至最新的42.77元,翻2倍以上,但市盈率仅22.27倍。
再来对比估值。科创板首发市盈率中位数48.3倍,平均数59.5倍。其中,生物医药股票估值更高,首发市盈率中位数49倍,平均数达到88.9倍,最高市盈率甚至达到467.5倍。而成大生物目前在新三板股价仅为42元/股左右,市盈率仅为20倍左右。
若将成大生物放到科创板,按照科创板生物医药发行市盈率中位数49倍计算,对应发行价就可以超越100元/股。
从新三板成功转战科创板的企业,总市值翻番的不在少数。天准科技(688003)从25.5亿元涨到85亿元,嘉元科技(688388)从34亿元提升至128亿元。
没有多少企业家能抵住这样的诱惑。
会是最佳选择吗?
从短期看,登陆科创板,毫无疑问成大生物的流动性和估值将发生根本性的正向变化。
从长期看,这个选择就未必是最佳。
与成大生物一起被称为新三板生物制药“双雄”的君实生物在港交所的表现就是一面镜子。
同为新三板头部明星企业,同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市值规模相差不大。2018年登陆港交所后,其流动性和估值反而不如在新三板。资料显示,2019年,君实生物在新三板的股价为35元左右,日成交额在4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在港交所的表现,股价在25港币/股左右(约合人民币22.6元/股),日成交额基本在200万港币至500万港币之间。
港交所为全球性资本市场,市场给出的价格相对合理。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科创板推出、注册制落地,以及未来创业板注册制和精选层的实施,国内资本市场接轨国际是大势所趋,同时股票供给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向。
新形势的各个资本市场,绝大多数资源都将向头部聚焦。对于成大生物来说,如果不能当科创板“鸡头”,当新三板的“鸡头”将会获得更多资源的青睐。
另外,精选层投资者门槛下降到100万元后,新三板本身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