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于1月8日发布「2020年1月全球经济前景」报告(见图)。
这份报告指出,过去50年来发生了四次债务累积浪潮,最近的一波始于2010年、是这四次当中债务增幅最大、最快、范围最广的一次。虽然当前的低利率减轻了与高负债相关的一些风险,但先前的广泛债务累积浪潮最终都是以全面性金融危机收场。
相较于2019年6月的预测值,世银将中国2019年、2020年、2021年实质GDP成长率预测值分别下修0.1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至6.1%、5.9%、5.8 %。此外,世银目前预期中国2022年实质GDP成长率为5.7%。
世银指出,中国持续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不利因素,包括贸易紧张局势的持续影响。就内部因素而言,世银认为中国正面临内需降温、劳动生产力成长放缓等逆风。
中国主要罩门是其日益复杂和相互连结金融系统中不断增加的民间债务余额。过去10年中国非金融企业和家庭的信贷GDP占比几乎呈现倍增、2019年第1季达到210%,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与开发中经济体(EMDEs)成长趋缓、爆发金融危机前的占比。
信贷刺激经济成长的效果似乎正在下滑、暗示信贷进一步增加的效益将会递减,在此同时风险将会增加。
区域性银行或影子银行系统中日益高涨的违约率、房地产价格崩跌或大量资本外逃伴随资产价格的急剧调整,这些都可能在高度杠杆的金融体系中产生连锁反应。
中国面临的主要政策挑战是达成永久和持久的贸易紧张局势缓解方案,同时持续转向更为平衡的成长并逐步降低过高的杠杆率。这些需要透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生产力、进一步改善市场准入与竞争和金融纪律;加强智慧财产权保护、降低进入障碍、继续对国际投资人逐步开放中国金融体系并促进创新。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副主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1月2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专文指出,中国现状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几年的经济成长率几乎确定会低于6%,当地包括投资、出口以及不动产业现在几乎都呈现停滞。
马格纳斯曾在「The Age of Aging」一书中指出,当人口结构恶化时政府就必须依赖生产力来维系经济成长率,但在此之前人民需要优良的教育、好的总经管理以及适当的就业市场规范,否则很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日经亚洲评论于去年12月26日报导,Nikkei、日经QUICK新闻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6位经济学家给予中国2020年GDP成长率的平均预测值为5.9%、低于2019年的6.2%。这项预测若应验、将创下1990年以来首度低于6.0%的纪录。
南华早报报导,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于去年11月27日指出,如果北京无法在未来几年内处理人口老化、债务水准和投资缩减所带来的挑战,那么中国可能难以在2020- 2030年期间将成长率保持在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