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6月开启升势以来,持续走在攻高的路上,因而兴起人民币升值新周期之说,对此,中国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管涛表示,应慎言人民币汇率新周期,且在这波升势中,境内外汇交易主体保持理性,未出现明显的「追涨杀跌」的顺周期羊群效应,显示市场主体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外汇》微信公众号周六援引目前担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的管涛的观点写到,到11月2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在岸人民币(CNY)收盘价最大振幅分别扩大到8.9%和9.4%,仍低于其他七种储备货币的平均最大振幅14.1%。在八种储备货币中排名,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还是排在最后,收盘价也仅前进一位。如果说人民币汇率进入所谓新周期的话,其他七种储备货币皆也就进入各自的新周期。
《新华财经》报导,管涛周六表示,人行10月底央行管理部门宣布淡出使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外界误读为央行希望人民币不要过快升值,实际上是有关方面容忍汇率市场化的自由度变大。
《中国外汇》刊登的文章提到,数据显示,前三季,一年期无本金交割的外汇远期交易(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偏贬值方向,进入10月以后转为偏升值方向。但10月全月,仅有5个交易日升值预期超过1%,日平均升值预期为0.36%,与前三季平均贬值预期为0.35%的水平大体相当,这显示市场预期保持基本稳定。
管涛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却未形成较强的单边升值预期,主要是因为汇率弹性增加,及时释放升值的压力,避免预期心理的积累。进入11月,截至27日,虽然总体仍是升值预期,但仅有一个交易日升值预期超过1%,且平均升值预期为0.21%,低于上月的日均水平。
CNY升值趋势可望缔造月线连六红纪录,周五官方收盘价报6.5823元,较5月底水准升值约8.5%,今年以来累计升值5.8%。
他指出,虽然10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平均值较5月上涨5.8%,但市场并未出现集中甩卖外汇和大举借外汇对外支付的升值恐慌,汇率杠杆调节作用仍正常发挥。目前外汇供求缺口扩大并未改变市场「低买高卖」的特征,有购汇需求者借人民币持续升值「落袋为安」。
此外,管涛认为,人行于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10月,银行对客户的外汇市场交易中,即期交易占比为76.7%,月减0.8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平均水平回落3.1个百分点。
这显示随着汇率弹性增加,市场主动管理汇率风险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同期,远期交易占比13.5%,月增3.1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回升5.0个百分点;期权交易占比5.3%,月减1.2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回落1.1个百分点。这显示将外汇风险准备金比率降至零以后,外汇期权项下减半缴纳外汇风险准备金的优势消失,市场主体更多倾向于使用远期结售汇工具对冲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