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此以外,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来说,仍需要考虑到研发成本投入的比例。不过,对于不同的行业领域,往往会有着不一样的研发成本投入比例。但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而言,可能需要结合同行业的研发投入比例进行参考对照,对同行业研发成本比例更高的上市公司,可以给予适度关注。
距离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成功上市以来,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首批乃至第二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却并不如人意。
作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定位的科创板市场,本来被市场赋予了较高的期待。从首批乃至第二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首日上市表现来看,也足以体现出市场资金对科创板新股的青睐程度。但是,科创板市场经历了暴炒行情之后终究还是离不开回归理性。换一种角度思考,作为本身定位于创业期与成长期之间的科创板企业,其上市后的市值规模还比成熟企业的市值规模还要高,更有甚者比巨无霸企业的市值规模更高,这显然不是健康的市场表现。
然而,科创板上市公司因其特殊定位,在上市初期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估值与市值溢价优势。但是,在科创板企业成功上市之后,较高的估值与市值溢价终究难逃理性回归的过程。
不过,在科创板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之后,如何鉴别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含金量却颇显重要。或许,对于价格逐渐回归理性的科创板企业,未来终究会存在明显的价格分化表现,未来甚至可能诞生出潜在的BATJ巨头。
其中,对于科创板企业的定价,未必要局限于市盈率、市净率等传统分析指标。在实际情况下,对于平均市盈率偏高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未必意味着企业的质地不佳。与之相比,投资者可能应该更注重科创板企业的营收增速以及扣非盈利增速的水平。或许,盈利增速可观的上市公司可以采取PEG指标,即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指标进行估值与定价,可能会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定价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能力可能较强,但因流动性溢价、估值溢价等因素的存在,也许会影响到分析指标的可行性。对此,在运用相应的分析指标之际,更应该耐心等待虚高的股票估值逐渐回落,待价格回归理性后,方能展现出上市公司自身的含金量。
与此同时,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股东回报能力强弱。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在三至五年以上保持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那么上市公司的盈利确定性也会相对更高,股东回报能力也会显得更加强劲。
除此以外,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来说,仍需要考虑到研发成本投入的比例。不过,对于不同的行业领域,往往会有着不一样的研发成本投入比例。但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而言,可能需要结合同行业的研发投入比例进行参考对照,对同行业研发成本比例更高的上市公司,可以给予适度关注。然而,对于特殊行业而言,往往处于长期高投入,低回报率的过程,对于研发比例持续偏高的上市公司,仍需要理性观察,并非所有持续高研发投入的上市公司都具有较强的盈利预期与投资价值。
因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定位特殊,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并不宜通过单一指标定下结论。如今,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加速呈现出价值回归的过程,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分化局面也会愈发明显,而部分有核心价值的科创板企业,也有望逐渐得到大资金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