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等承办的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在浙江余杭正式拉开复赛帷幕,这标志着经过初赛的筛选,本次大赛进入白热化线下冲刺阶段。80支优秀代表队将分为5组,经过全天的激烈角逐,决出20个优胜项目,参加12月2-3日的决赛。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尹丽波,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君青,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夏林,以及专家评委、复赛团队代表和媒体代表出席了复赛开赛仪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在致辞中指出,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支撑服务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已经成为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大赛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李颖表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举办了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旨在遴选优秀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旨在遴选优秀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能够解决行业和企业转型发展中瓶颈问题,提升企业效益,加速知识经验沉淀和复制推广,逐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生态。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君青指出,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和数字经济大省,具有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良好基础和先发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将其作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抓手,快速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建设,引导推动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取得良好成效。在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由概念普及进入实践生根阶段之际,举办本次大赛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集聚一批优秀人才和团队,开发一批优秀产品,打造一批成熟的应用解决方案,孵化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为深化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树立了标杆、引领了方向。
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夏林在致辞中指出,工业互联网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9年“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推动了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本次大赛的协办方,余杭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方面既有数字经济高地的优势,又有新制造业集聚的态势。余杭邀请更多的团队、更多的人才来余杭创新创业,将全力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做好服务配套,营造好良好的生态。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尹丽波宣读比赛规则,为保证复赛过程的权威、公平和公正,组委会邀请了制造企业、工业互联网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投资等领域专家共35人组成复赛评审团。评委将从技术方案、应用成效、商业价值、现场答辩、大众投票几个方面对选手现场打分。在开幕仪式结束后,所有进入复赛的选手分五组在五个赛场同时进行比赛,每个赛场设置7名评委。复赛将选出20个项目进入决赛。
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聚焦工业互联网可解决、能解决、应解决的关键短板问题,旨在推动社会各界攻坚克难,突破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公认痛点和难点,自9月份开赛以来,吸引了众多社会企业和团队的广泛参与,参赛人数达到5134人,参赛团队达到896支,提交方案数量1009个。在复赛作品公开线上投票环节,投票数达到635万,创工业互联网国内赛事新高。总的来说,本次大赛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征:一是专业化程度高,超过80%的参赛队伍来自工业互联网领域专业服务商;二是参赛单位覆盖面广,参赛单位既包括中央企业、大型制造企业等龙头企业,也有不少初创团队;三是权威性高,大赛得到了十余位院士的指导和支持;四是资源广,大赛获得了近50家投资机构、百余家媒体的关注和支持;五是激励丰富,大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及单项奖共500万奖金池,并提供政策支持、落地扶持、资本对接、产业对接等服务。
晋级决赛的名单将在22日公布。之后,主办方将组织选手参加决赛前培训,从商业计划书、表达技巧、软件设备使用、赛事登台露出、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提升,使选手们以新的面貌和专业能力迎接即将到来的决赛。
复赛期间,大赛组委会还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产业对接活动,如设立项目和团队展示墙,提供项目交流展示和合作对接服务,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提供参赛团队和当地企业的产业对接服务等。同时,东道主临平新城还组织参赛团队和评审专家参观临平新城工业互联网小镇,实地考察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实地调研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工业互联网项目之间的交流。
2019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愈演愈烈,复赛打响,决赛在即,谁将晋级20强决赛,我们继续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