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短板 专家:体育课地位依然有待提升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赵欣悦) 近年来,我国推出多项青少年体育相关政策,青少年体育为何仍是教育短板?如何破解青少年体育发展困境?近日,人民网体育部主办的“少年强中国强”系列圆桌在线上举行。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相如,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原处长郭蔚蔚三位嘉宾,就学生体质没有呈现预期中增长趋势的问题展开探讨。

“多年以来,中国学校体育状况总体向好,但是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郭蔚蔚认为主要原因是全社会对体育、健康的理念认识、理解不够。他表示:“中国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政策体系已经很完备了,我认为完备程度已经超过所有国家。但仅仅有完备的政策体系是不够的,怎么样能够把这些政策体系扎扎实实地在基层中、实际工作中落实好,这才是最关键的。我们应该通过舆论宣传,让全社会强化健康理念。”

同时,郭蔚蔚也表示应该通过重大举措的实施,在全社会呼唤大家对体育、对健康的认识,他谈到:“目前,云南已经在全国率先公布了未来三年的中招体育考试制度,要把体育和语、数、外并列为学生的必考科目,而且以100分计入升学总分。我觉得这个措施非常好,如果未来的高考制度,也能在录取时,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质健康,那么整个社会会对这个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郭蔚蔚还表示:“我个人认为,改善中国青少年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小时校内体育活动落实好,我们青少年体质一定能得到不断的改善。只是过去的政策出来之后,基层不落地,而且长时间的不落地,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找到一个有效的机制和平台,这就是很大的问题。其实,青少年体育健康状况改善起来不难,只要有半年时间,每天坚持40分钟左右的体育锻炼,而且锻炼是有一定强度,有一定运动量的,这样,学生的体质各项指标都会得到明显的改观。”

“目前我们国家对青少年体育政策投入力度很大,但学校体育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明显短板,学生身体素质仍然是学校综合素质里最薄弱环节。”王宗平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教育评价导向有待改变。“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顽症固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他总结我国学校体育课的现状是:文件里很重要、平日里被挤掉、升学时被砍掉。王宗平说:“我们中小学生参加课外锻炼,所有家长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影响学习成绩。所以,目前的现状是,我们的大中小学采取的是三无六不体育课,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喘气、不心跳、不出汗、不奔跑、不扭伤、不擦皮等等。但这样的体育课又怎么能磨炼意志呢?”

同时,王宗平也就这个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将心比心,如果中高考不考体育的话,无论是家长、校长,还是学生、老师,都不会对体育课太用心。其实,体育对人才培养和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所以,如果未来高考改革把体育放进去,也许能够一定程度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第三轮高考改革的八个省市,都已经开始了新的改革方案,他们提出3+2+1的考试模式。3就是语数外三门必考,1就是在历史和物理中选1门,2就是在剩下的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2门。我在2018年3月提出,最好在2里边,把体育和艺术也放进去,作为学生的选考科目。”

李相如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原因两个角度,分析了现在校园体育所面临的问题。他表示:“从外因来讲,有很多社会问题。比如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出现问题之后的问责,这会让很多学校和体育老师有困惑,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不敢作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政府、教育部门、学校贯彻三个保护,政府要保护教育部门,教育部门要保护学校,学校要保护体育老师。比如一个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意外伤害,那么我们要审核看是不是体育老师不在场,教育手段和安排有没有问题等,如果都没有,我们的学校、教育部门、政府等就要保护我们的老师。只有这样,体育老师才敢真的放开手脚去进行体育教学,真正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从内因角度,李相如认为体育教学应该回归体育的本质和本源。他表示:“我们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上多练、多体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老师讲的太多,纠错太多,学生还没有练就停下来反复纠错,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一直说,让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上多练多体验,多采用正面的鼓励,而不是纠错。”另外,李相如还提到了体育考试的问题,他说:“体育考试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很多地方的体育考试,90%都是满分,这就有问题。体育考试为什么都是满分呢?语文、数学、外语考试为什么没有这么多满分呢?我认为,体育考试成绩也应该正态分布,使得体育考试变成一种真正的考试。”

最后,李相如建议道:“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或者说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能不能担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责任,我们还是要从人的角度着手。我们要把各个学校的校长、体育老师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只有这方面做好了,我们的体育课才真正的有保证。”

中国企业网财经:方顺利

学校体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