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第五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暨第四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成功举办

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由国家语委、中国外文局、中国UNESCO全国委员会支持,北京市语委、北京市贸促会、孔子学院总部、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科大讯飞等50个单位协办,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北京世界贸易中心负责运营,于10月24-2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举行。

10月24日,开幕首日,语博会系列论坛——“第五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暨第四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实验楼报告厅举行。为推动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第五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第四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双坛合璧,围绕语言产业、语言服务问题展开讨论。

image.png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院长贺宏志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语言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屈哨兵教授、北京市语委办公室王栋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自力教授先后致辞。

上午的主旨报告由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艳教授主持。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宇明教授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语言特征、语言产业与服务的需求背景、语言能力建设要求以及语言产业与服务发展对策四个方面讨论了粤港澳大湾区语言产业与服务问题,希望在提升大湾区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包含语言技术在内的语言产品与服务成为生产力,推动大湾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image.png

广州大学大学党委书记、语言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屈哨兵教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语言问题。屈哨兵教授基于空间格局,提出了“示范”“呼应”“融通”“互渗”“服务”五条策略建议;基于领域格局,对大湾区语言建设提出了四条建议:第一,“双通”相谐,并行而不悖;第二,效率优先,做好语言服务;第三,在中小学及幼儿园重视多语多方言能力的培养;第四,融通利导,有所选择。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卞成林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语言消费视域下东盟国家语言产业发展研究”,以越南为例,对东盟国家语言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又从“国际合作助力语言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发展现状”“跨国人口流动规模日益增加”三个方面分析了语言产业的发展趋势。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对语言产业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语言资本的“市场”路径》。他认为,语言资本是一个主体所拥有的语言资源和语言能力的总和,包括掌握语种和方言的数量及质量、语言技能水平、语言资本运作能力等要素。语言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一个要素,也是获得其他人力资本的资本。 语言资本可以是个人资本、家庭资本,也可以体现为集体(组织、机构、群体)资本,乃至国家资本。当今,由于社会的深度信息化、语言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语言的功能及价值不断提升,随之,语言资本也更显重要,相应的“市场”前景可期。语言资本的人力资源市场、语言教育市场、语言技术市场、语言资源市场和语言信息资源市场值得关注。

澳门理工学院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荐教授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文化使命。语言的恰当使用,可使人情感交融,使社会走向和谐,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中、葡、英三种语言的合力作用,使澳门形成了中华文化主导下的特殊文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此特殊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群副总裁、广东讯飞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张龙先生介绍了“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设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汪张龙先生从普通话考生、中小学生、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海外学习者五个角度分析了当前中文学习的广泛需求。与此需求相对应的是统一、权威智能的中文学习平台的缺乏问题。“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聚焦中文学习及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智能语言学习平台,使其发展成为全球中文学习第一门户。科大讯飞提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服务,满足各类应用需要,形成共创、共享、开放的中文学习合作生态。

下午的对话板块一“语言资源保护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由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惠天罡副教授主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毛现桩副教授介绍了对我国语言产业的经济贡献度相关问题的关注情况;西安文理学院段舟扬博士、董洪杰博士介绍了“西安语言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杰觉伊泓研究员介绍了近年来彝语产业的发展;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孟广洁博士介绍了菲律宾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经济价值的认知情况;齐齐哈尔大学邬文清副教授介绍了黑龙江省域内少数民族语言产业现状调查情况;沈阳师范大学夏历教授分享了对留学生列举类词语使用情况的相关调查。

对话板块二“区域语言服务”由广州大学语言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兰博士主持。张家口学院邓卫新副教授探讨了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及具体对策;广州大学语言服务研究中心邓永红副教授从客家话乡土教材和字词典的编写、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客家话的传承角度讨论了客家话的传承情况;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林皓博士分析介绍了当前我国的手语服务问题及对策;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申宵博士讨论了新时代语言服务的现象、本质和实践路径;辽宁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助教杨城基于民族语言服务视角分析了沈阳西塔街店名语言景观实态调查情况;北京语言大学赵运博士具体分析了NGO语言服务的内容、形式和特征,总结了语言服务对NGO目标实现的影响以及对其他国际主体语言服务的影响;广州大学语言服务研究中心侯仁魁副教授从计算语言学角度对语言服务问题进行了思考。

《语言战略研究》执行主编、暨南大学郭熙教授对两个对话板块的讨论进行了点评。

下午的主旨报告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语言服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禤健聪教授主持。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应辉教授展望了汉语的广阔发展前景。吴应辉教授提到,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各国需要大批的汉语人才,汉语学习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汉语将成为一门全球性语言,汉语需求持续增长给中国语言产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从战略角度思考发展壮大中国汉语教育事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蓉晖教授以纽约为例分析了语言服务在多语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着眼于当代国际化城市的多语生活以及为维护城市发展所需进行的语言治理。在分析纽约的城市背景与语言分布特点、族裔社区的多语生活特点、城市语言系统、语言服务形态的基础上,认为纽约的语言服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多层次、多主体、多形式;第二,法制基础与大众心理做保障;第三,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条件;第四,语言服务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日培以上海为例,通过“机构场域”“家庭场域”“社区场域”“网络场域”“社会交际”“阅读学习”这“六大场域”以及语言交流、语言认同、语言文化、语言教育问题“四大问题”分析了城市语言生活及其治理等相关问题。张日培副所长同时提到《上海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已经付梓,以“六大场域”“四大问题”为框架,分为“工作篇”“热点篇”“领域篇”“教育篇”“科研篇”“资料篇”,集中反映了2017-2018年度上海的语言生活状况。

北京赛酷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教研中心副总裁杨阳从三个方面做题为《“互联网+”创新科技开启在线中文教育服务新模式》的报告,向大家展示了具有多元广角性、科学有效性、趣味互动性的在线远程教育创新型优质服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崔启亮介绍了数字化与团队化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相关问题。崔启亮副教授在回顾数字化和团队化时代的翻译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翻译职业能力模型,探讨了翻译专业能力培养,也和大家分享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专业的教学实践。

在闭幕式环节,屈哨兵教授以“一气呵成”“双管齐下”“三段衔接”“四方默契”“五方来风”“六六大顺”对全天论坛做了全面而精彩的总结,并向大家介绍了明年第五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的安排。李艳教授介绍了明年第六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的安排。最后,由屈哨兵教授宣布本次论坛闭幕。闭幕式由李艳教授主持。

李艳教授主编的院刊《语言产业研究(2019年卷)》在本届论坛首发。来自各省区的专家学者、语言企业代表和首都师范大学师生共100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