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显岳
编辑丨一涵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到:“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就。”
管理学源于实践,大量影响深远的管理思想是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众多管理思想家本身便是杰出的企业家。他们或为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找到了新的方法,或为提升企业组织效率创建了新的模式,因其“知行合一”的辉光而在管理思想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01
弗雷德里克·泰勒
他“发明”了管理
出生于律师家庭的弗雷德里克·泰勒,早年曾就读于哈佛大学法律系,后因眼疾被迫辍学后进入工厂工作,历经各层级升迁最终成为钢铁公司总工程师。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对于管理学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后世也将泰勒于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作为管理理论诞生的标志。泰勒首次提出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而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工作定额、刺激性付酬制度对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均成为日后企业普遍遵循的管理原则。
泰勒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其非凡的带动作用,与他同时代的坚定支持者们,如卡尔·巴思、亨利·劳伦斯·甘特、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哈林顿·埃默森、莫里斯·库克,均成长为举世闻名的管理大师,与泰勒一起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的繁荣。
02
亨 利·福 特
流水线余音未了
作为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一生未有专著,却通过实践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汽车成为走进千家万户的大众消费品。
亨利·福特曾对其引以为傲的T型车有一句名言,“你可以要任何颜色的T型车,只要它是黑色的”,这句话背后隐藏着福特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大规模生产流水线。尽管在福特之前,已经有先驱意识到利用流水线提升生产效率的可能,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重点论述过的“分工产生效能”,但直到1913年,亨利·福特才在大规模量产中将这些想法变为现实,其影响之大,延绵至今。
03
亨利·法约尔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奠定了法国人亨利·法约尔在古典管理理论学界的旗帜性地位。不过此前多年,出生于富裕家庭的他一直忙于管理煤矿公司,直到退休前才将自己的管理心得系统化整理为“一般管理理论”。
相较于泰勒与福特在提升一线工人生产效率层面下足功夫,亨利·法约尔更注重从总经理办公桌出发提升企业组织效率,提出企业管理“是经过普遍经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的理念,并细致阐述为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和十四条管理原则。
因其在企业管理上的真知灼见,亨利·法约尔被后人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04
艾尔弗雷德·斯隆
事业部制的代名词
作为通用汽车历史上第8位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身上更闪耀的光环还有世界上第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首创者(因此事业部制也常被称为“斯隆模式”)。
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1918年正式加入通用汽车,1923年成为企业总裁后旋即以“政策决定与行政管理分开”的原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企业按产品划分为21个事业部并分属4个副总经理领导,除重大决策外,具体业务完全由各事业部负责,形成被沿用至今的“事业部制”。在斯隆的改革下,通用汽车迅速成长为全球汽车产业龙头,此后多年通用也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斯隆模式”虽然如今仍被众多大企业所沿用,但并不能解决因“帕金森定律”所引起的“部门墙”相互掣肘难题,周期性组织架构调整在所难免,在时下的管理应用中已属于较为落后的模式,大量企业均寻求着对其的改变。
05
松下幸之助
“三大法宝”
艾尔弗雷德·斯隆改革通用汽车公司的同期,“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1927年提出了“事业部制”,并在日后逐步加入了“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成为松下制胜的“三大法宝”。
松下幸之助23岁创办松下电器,由于总能快速推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仅用7年时间松下便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成为全日本收入最高的人之一,至96岁以松下公司顾问的身份辞世,几十年间积累了大量管理经验。在企业管理上,松下幸之助不仅明确提出“赚钱是企业的使命”,还将自身经营管理理念风趣总结为玻璃式经营法、水坝式经营法与自来水经营法,主动向员工公开企业经营实况、财务状况与经营目标,唤起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
06
张 瑞 敏
为物联网时代定制“人单合一”模式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需求变得愈加分散与个性化。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人单合一”管理模式,不仅帮助海尔跨越周期完成从传统制造业到物联网企业的转型,张瑞敏本人也因此三次入选全球50大思想管理家榜单,是当下最耀眼的实战型管理思想家之一。
通过人单合一模式,海尔组织结构由科层化转型为网络化。每个小微独立进行决策,再经由链群让整个生态拥有强竞争力,拥有群体智能。同时,网络内每个小微节点也因群体智能而实现了价值增值,由此,从根本上实现了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所描述的目标:最大化发挥员工长处、公司绩效与个人成就相协调、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相一致。
07
杰克·韦尔奇
无边界组织与六西格玛管理
作为通用电气最传奇的CEO,杰克·韦尔奇在任内将GE打造为全球营收前五、盈利第一、市值第二的超级企业。如果单独排名,GE中有9个事业部可单独进入《财富》500强。
杰克·韦尔奇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活力曲线原则,力图通过10%末位竞争淘汰发挥人的极限能力;第二,无边界组织,指企业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力图通过取缔指挥链、保持合适管理跨度保持灵活有效运营;第三,六西格玛管理,以顾客为焦点、以项目为驱动力,追求零缺陷生产,提升市场占有率与顾客满意度。
08
路易斯·郭士纳
大象跳舞的秘诀
郭士纳讲述改革IBM经历的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已成为管理学专业的必读书籍之一。郭士纳51岁临危受命接掌陷入空前亏损记录的IBM,9年间成功带领其走出泥潭,重回巅峰。
虽然郭士纳本人常将自己的管理思想总结为“8项管理原则”,但从更实际的层面观察,他最杰出的管理创新莫过于在树立“以客户为导向”企业文化之余,建立了以绩效和流程标准为主导的决策机制以及IPD(集成产品开发)研发管理模式。
郭士纳执掌IBM期间,有一家名叫华为的中国企业以40亿人民币的学费,系统化引进了IBM的管理模式,从此也打开了传奇之门。
09
稻 盛 和 夫
阿米巴经营模式
以一人独创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就闻名全球的稻盛和夫,不仅跻身“日本经营四圣”,其独创的阿米巴经营哲学,近年来更是被众多企业追捧。
在稻盛和夫的管理实践中,其首先将企业部门分割为多个阿米巴组织,每个阿米巴组织通过经营会计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进而达到全员参与经营、以核算衡量员工贡献、高度透明化经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整合、培养领导人5个目的,实现领导力培养、现场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共同进步。
10
史蒂夫·乔布斯
强人哲学
专注、简化、跳跃式前进,不仅是乔布斯令苹果产品风靡世界的秘诀,同样也是乔布斯管理苹果公司的思想源泉,并一度被后人总结为“乔布斯法则”,风靡管理学界。
在外界看来,历来以坏脾气、强控制欲闻名硅谷的乔布斯,还能组织、管理好苹果这样一家巨型企业,本身便是一项管理学的奇迹。不过在乔布斯本人看来,一名企业管理者相比于脾气好,更重要的是能通过管理制度将众多优秀人才聚拢到麾下,直言不讳提出“一个出色人才能顶50个平庸员工”的观点。只是苹果的封闭生态总需要“强人”领导才可形成空前的商业帝国,而当为乔布斯管理供应链出身的蒂姆·库克执掌苹果后,便往往会因创新乏力遭受外界“苹果正在衰落”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