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心理障碍疾病诊断治疗新希望
——心理障碍确诊中心,心理障碍儿童的“健康快车”
儿童精神心理障碍,指在儿童期 因某种生理缺陷,功能障碍和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异常现象,如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等。(摘自百科)
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统计,我国0-14岁的儿童数量已经达到了2.3亿,随着环境变化、社会与家庭压力以及早产、剖腹产儿比例的增加等因素,患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儿童,就有3000多万。
是哪些原因,导致心理障碍儿童数量如此庞大?
一、心理障碍疾病逍遥法外,家长和社会是最大的帮凶
一直以来,家长讳疾忌医的心态,以及社会传统对于孩子的行为定义,认为男孩子就应该调皮捣蛋,这样才显得聪明,长大了才会有出息;女孩子就应该文静怯懦,才叫听话懂事。
家庭和社会的一致认同,导致抽动、多动的孩子症状初显的时候,没有得到重视,等到
长期频繁的异常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的时候,才病急乱投医;导致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发展成为自闭甚至是智力低下的时候,才想起来,要去找医生。
每一个心理障碍儿童的背后,都暴露出了家长和社会的认知滞后
二、误诊率超过30%,儿童心理障碍疾病康复之路的拦路虎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心理障碍疾病的临床误诊率在30%以上,疑难病例误诊率达40%以上。平均十个孩子,就有三个被误诊。
而在诊断错误的基础上进行错误的治疗,无疑是徒劳的,甚至加重了孩子的病情,衍生出更多的并发症,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痛苦。
三、治疗不规范,心理障碍诊疗现状群魔乱舞
截止2018年,由于心理障碍疾病的诊疗标准缺失,导致国内诸多医疗机构在心理障碍疾病的的治疗上,表面上百花齐放,实质上是群魔乱舞,重微观轻宏观,重基础轻临床小问题越做越深,大问题越做越少,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治标不治本,过度依赖精神类药物控制症状
2.治疗后仍旧不能改善患儿的生存状况,生活自理困难。
3.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加重了患儿家庭的经济与心理负担。临床大部分医师对此认识不足,导致患儿病情延误,治疗难度增加。
2020年,儿童精神心理障碍疾病诊断治疗新希望
一、《儿童心理障碍防治丛书》,心理障碍疾病诊疗金标准
2019年,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战略,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中心“六一健康快车”项目专家委员会的组织下,由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和上海六一儿童医院、北京安定医院等全国从事儿童心理障碍咨询、评估、诊疗、康复一线的100多位专家,编撰了《儿童心理障碍防治丛书》。
2018年5月,《儿童心理障碍防治丛书》专家代表在上海
这套丛书是在各位专家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诊断与治疗等一一道来。丛书的发布,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家长和社会对于儿童精神心理障碍疾病的认知和警惕,同时也能极大降低门诊对于疾病的误诊率。
二、心理障碍评估确诊指导中心设立,让心理障碍儿童踏上“健康快车”
2019年10月,心理障碍评估确诊指导中心广州基地成立
2019年,由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联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分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儿科医师合共体、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的多学科专家、教授,研发出以“五轴三维”为主的儿童发展评价系统-“精神心理CT”(智能测评系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一般检查对发育行为/精神心理健康检测结果的不确切性,使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定义和诊断得到明晰和确定,为制定正确的诊疗方案提供详实的依据。
目前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中国关工委事业中心"六一健康快车"项目已在广州、重庆、北京、上海六一儿童医院设立“儿童心理障碍评估确诊指导中心”应用基地和关爱门诊,以“公益项目+专家联诊”的模式,有效落实、促进儿童心理障碍防治工作,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