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村宝”唤醒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

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村党支部书记周营贤、创办“农家戏迷活动中心”的魏书振、发扬光大非遗文化的传承人董海彬、身怀文化技艺的王尚志……昔日这些农家院里的“农民艺术家”,如今在忙碌的田埂上频频唱出“大戏”。这些“村宝”搅动了农村文化一池春水,成为河南平顶山乡村的新名片——有温度、接地气、显特色。

所谓“村宝”,就是通过村委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产生的各村具有文化技艺、文化符号的“能人”,助孤济困、向上向善的爱心人士或德高望重的乡贤。

去年8月以来,按照河南省统一安排,平顶山市开展了“寻找村宝——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通过732名寻找村宝文化志愿者举办各种活动130余场次,在33个试点村寻找出了114名村民们认可、喜爱的“村宝”。

带领村民致富的“宝”

“地处偏僻,世代贫穷,村民保守,文化落后,如何摆脱贫困?我们村多年来想了许多办法,都未能如愿。”鲁山县瓦屋镇楼子河村党支部书记周营贤说。

2016年12月16日,河南省首批“乡村音乐厅”在该村启动,从此,穷山村找到了通往致富道路的坐标。周营贤依托文化志愿者大力开展“乡村音乐厅”建设,举办快板、葫芦丝、足球、舞蹈、广场舞等培训辅导,受益群众526人次,不少村民学会了跳舞、弹电子琴等;组织村民创作了28个充满乡情、乡音、乡味的文艺作品,举办乡村“春晚”、节庆演出、文化课堂计57场次,受益群众达45000多人次;2019年、2020年乡村“春晚”面向全国直播。

“每次从方圆几里外来排练演出的村民都吃住在周营贤家,没有资金,周营贤把自己的车都卖了。”村民雷琴说。

3年多来,文化的春风沐浴了楼子河村,润物无声,村里悄悄地发生了新变化。如今,打牌赌博的没有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好吃懒做的不见了。村里把每月农历初九至十一定为农副产品赶会期。会上,处处是跳舞、敲鼓、唱戏表演和卖山野菜、土特产的热闹场面。

“俺卖浆面条一天就能挣800多元。”村民乔安高兴得合不拢嘴。村民李振宇说:“这都是文化带来的脱贫致富啊。”文化致富的商机,让该村在外创业的周文昌、周同国、吴老辉先后返乡,计划投资5000万元兴办养鸡场、养羊场;目前,该村红色教育基地、村农贸市场、香菇基地正在规划中;贯通村中的柏油马路开始扩建。“村宝”周营贤带领村民走上了文化扶贫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化不仅能改变村民们的思想,也能让乡亲们富起来,让楼子河变得更加美丽,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目标!”周营贤感慨地说。

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宝”

“我们佰善传媒公司——中国大黄网红孵化基地,现有员工20人,其中18个人是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我也是大黄村人。”佰善传媒公司的杨晓波自豪地说。

10年前,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地地道道的“泥腿子”马豹子不甘贫穷,带领自己的魔术团走南闯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09年,在村民穷则思变的期盼中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他放弃了红红火火的魔术团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候的大黄村是出了名的落后村,人心涣散。”村民黄勇说。马豹子统一两委班子认识后,抓党建、保民生、促发展,个人出资670多万元修整道路,建设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留守儿童爱心家园、爱心救助超市,建成370套别墅新居,村民陆续入住,以土地流转、解放农村劳动力为切入口,把传统魔术演艺与中国制造和商品销售相融合,促进魔术文化产业链转型发展。创造了“3个中国之最”——最大农村图书批发市场、最大农村小商品批发市场、最大魔术文化产业园。村民李丽萍说:“我做图书批发8年了,最好的时候一天销售额有六七万元。”

“村宝”马豹子和大黄村人把文化产业作为致富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结合点,走出了一条“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创新之路。“11年来,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资源贫乏的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马豹子书记是让村民致富的宝,让村民开心的宝!”镇干部王建宏说。

一声“村宝”,唤出更多期待

“我83岁了,咋也没想到当上了村宝,真是感谢党啊!”来到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闫口村“村宝”魏书振家中,正带着村民唱戏的魏书振说出了肺腑之言。

魏书振12岁开始学唱河南坠子,至今保留的拿手大书有《呼延庆打擂》《小八义》《罗通扫北》等30多部。按老伴的话说,那就是“一唱戏他就没病了,晚上戏唱得再晚,也不耽误他一大早去卖豆腐。豆腐卖完了回来接着唱”。

“魏书振老人真是鲜,咱们把他谈一谈,夏天给咱开电扇,冬天给咱把火盆端……”村民们唱出了对“村宝”的喜爱。

戏迷们就像“影子”一样,整天围在魏书振老人家里。于是,魏书振自购桌凳130多件、暖水瓶22个、电扇电暖器10多个。在他的影响下,每天来家中唱戏、学戏的少则50人,多则180人,前来听戏的观众最多时有八九百人,把屋里屋外围了个水泄不通。

“每月逢二都会举办表演,村里成立了戏迷队、舞蹈队、盘鼓队、村民戏迷活动中心,还成立了农民剧团等队伍,村里建起漂亮的文艺大舞台和文化活动中心。村旁正在建设的舒山公园已经初具规模。闫口村成了会唱戏的村庄生态美丽乡村。”文化志愿者胡梦菲说。

一声“村宝”,唤出了村民对乡村文化发展的更多期待。河南村宝的“影子”效应让百姓唱“活”了沉睡乡村,也唤醒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

(本报记者 王胜昔 本报通讯员 王巍)

中国企业网财经:方顺利

文化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