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江苏精准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重点产业链复工面超95%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统筹“两个战场”,精准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底,全省220个重大项目开复工数量、用工人数、完成投资额均达到或接近去年同期水平,重点产业链复工面均在95%以上,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超过85%。

亮眼的宏大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身影,他们以热情和智慧,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书写不平凡的奋斗故事,最终汇聚起全速奔跑的磅礴力量!

火热的五月,为劳动者而歌。我们奔赴省内各地,用笔和镜头,为读者描绘新时代劳动者的风采。

南京:长江上,再建一条银色“巨龙”

4月29日上午11点,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13公里处的长江五桥A2标段,施工人员张选选站在作业平台上,为梁段间的钢齿坎安装螺丝。抬头是建设中的大桥桥面,低头是滔滔江水,风从耳边呼呼卷过,被问及是否害怕,他擦了擦额头渗出的汗珠,朴实地笑道:“咱就是干这个的,都习惯了。”

这个36岁的陕西汉子跟随重大项目的脚步四处“迁徙”。他曾在黄石、温州参与修建大桥,2018年初来到南京,成为长江五桥的众多建设者之一。随着项目的推进,他的工作地点不停变换。从江堤到桥下,从桥面到167米高的索塔,他亲眼目睹这条银色“巨龙”在江面上逐渐成形。

建设单位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负责人介绍,长江五桥起自浦口区,跨越长江主航道后,经梅子洲下穿夹江,接江山大街,全长10.335公里,主桥为纵向钻石型中央双索面三塔斜拉桥,于2017年5月开建。

中交二公局长江五桥A2标段总工程师荆刚毅透露,今年初,施工进程因疫情耽误了半个月。2月中旬人员归位,通过工艺优化和流程改进,原本吊装一对梁段需要10天,现在缩短到8天,中跨与南北跨以每天4米多的速度加速“相遇”。

五桥桥面由多个梁段拼接而成,湿接缝处加装有300斤的钢齿坎,精轧螺纹钢筋内穿其中,通过拉伸钢筋,带动梁段紧紧顶在一起,加强梁段间的稳固性。让张选选欣慰的是,如今的施工条件比起从前大有改进,钢齿坎有专门的起重运输车,安装螺丝有电动扳手,全靠人力的时代正逐渐远去。

也有依赖经验的人工工序被保留。记者注意到张选选黝黑又粗糙的手上,有处豌豆大小的伤疤,已经结了痂。原来,前段时间他做电焊,被火星溅到,尼龙手套上烫出个窟窿,直接烧到了皮肤。一身黄色的工作服上,破洞也星星点点。“这对咱们来说,不是常有的事吗?”

与此同时,南京长江五桥A3标项目的夹江隧道也正在地下紧张施工,直径15米、总重达3500余吨的“超级盾构机”以每天10米的速度向前掘进,同时铺设隧道管片。

“切口压力多少?”“液位变化如何?”中铁十四局南京长江五桥A3标项目部总工程师武文清站在操作台前,密切关注着屏幕上的各项参数。从去年国庆到现在,他已经半年没有回山西老家。

“我在外跑项目是常事,家人也习惯了,但这次特殊,女儿出生9个月了,我就看过两次。”说到这里,原本语速飞快的他慢了下来,“我每天下班晚,小孩睡得早,视频电话打过去总是扑空,到现在她还不认识我。”

去年,隧道右线洞通。今年1月13日,左线盾构始发,没过多久就遭遇疫情冲击,但由于隧道开挖的特殊性,工程不能停,200余名工人留在岛上继续工作。2月上旬,其他工人才陆续回宁。

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人员、设备增加,原先的白天施工变为两班倒24小时连续施工,所有人都在和工期赛跑。目前,夹江隧道已穿越江底到达南岸,预计5月中旬全线贯通。

今年年内,长江五桥将正式通车。作为南京第七条过江通道,它将成为连接南京主城区和江北新区的又一条交通大动脉,为一江两岸的联动发展装上强劲引擎。

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园喜添“加速器”

“有了这4000平方米载体空间,公司微创手术机器人项目就能大胆按下快进键!”5月1日,苏州高新区富春江路188号,新开园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内一片繁忙,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文龙站在7号楼下往上看,其中一层楼,将成为他和同事们创业路上的新战场。

康多机器人于2014年在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南区创办,是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型公司。去年,该公司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项目榜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

“医用机器人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需要较大的空间载体。产业园南区300平方米载体不够用,北区也快饱和,我们只能临时去附近租厂房,但产业生态和园内不好比。”杨文龙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省级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有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东大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江苏省医疗器械检测所苏州分所等众多创新平台;集聚鱼跃医疗、中生北控等2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可以说,这里是医械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理想地。”

两年前,为更好地拓展医疗器械园产业发展空间和载体,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三期项目——加速器被列入苏州高新区重大项目启动建设,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达28.4万平方米,主要面向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领导者等。得知消息的康多机器人第一时间表达入驻意向。如今,作为首批入驻企业之一,康多机器人将把投资3亿元的微创手术机器人项目整体搬进加速器。

总投资5亿元的恒瑞集团“恒瑞健康产业总部”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虎丘影像总部医疗影像产品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诺一迈尔(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3D生物打印纳米纤维支架材料”项目……手捧首批入驻企业项目资料,同样在“小长假”奔忙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总经理王欣感到肩上担子“沉甸甸”。

作为我省唯一重点支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国家级高新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地标“二翼”中的重要“一翼”,苏州高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要实现跨越发展,产业园无疑是“主战场”。王欣说:“今年疫情突发,不少准备入驻的企业担心受影响。我们向他们承诺,加班加点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让王欣欣慰的是,目前产业园超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研发办公楼、医疗器械标准厂房、配套用房等已进入最后的内部装修阶段,如期交付成为可能。

南通:日行两万步,为动车建个“家”

“前视1.398,后视1.586,仪高6.5901,中视5.1921,符合设计要求!走,下一个点!”4月29日下午1点,南通动车所建设现场,测量员夏进文对搭档帖鑫说话间,一辆工程车驶过,扬起四五米高的灰尘。

放眼占地近千亩的南通动车所,存车线、检修库、道路、围墙、绿化等正同时施工,到处是忙碌的建设者。在众多四五十岁的工人中,夏进文和帖鑫特别显眼——他们都是90后。

“疫情影响了工程进度,我们现在是一天当两天干。”夏进文说,复工以来,两人没有歇过一天,每天早上6点半到工地,夜里10点以后才能洗漱休息。

夏进文和帖鑫属于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盐通铁路站前七标三分部。项目经理刘宇峰告诉记者,动车所俗称动车“4S店”,南通是继南京和徐州之后,全省第三个拥有动车所的城市,南通动车所建成后将承担通沪铁路、盐通高铁等动车组列车的入库检修和维护保养任务。

“因为疫情,工程被耽误了近一个月,但竣工时间按计划没有丝毫延迟。”刘宇峰说,南通动车所5月20日将进行静态验收,7月份和通沪铁路同步开通。现在工地上有大约2500名工人同时施工,大家都铆足劲,努力把时间“抢”回来。

测量,是施工的第一道工序。“我第一次过来时,这里还是大片的麦田。”夏进文清楚地记得,2018年“五一”劳动节,他作为“先遣队员”进入位于港闸区幸福街道的项目现场,周边群众把他围在中间,打听工程何时开工。夏进文这才知道,位于江头海尾的南通还没有一条铁路跨过长江,“向南通”是这座城市的迫切愿望。

测量,也是施工最关键的一步。“必须测得准,才能保证按设计图纸施工。”夏进文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测好的标高被施工单位弄偏,导致已建好的几十米排水沟全部返工。为确保工程进度,两人扛着沉重的设备,每天步行超过两万步,完成300多个点位的测量。

高强度的工作使夏进文的脚上生了好几个疣子。“那个没事,不疼不痒,等工程结束了,做个小手术就好。”夏进文笑着指向旁边的帖鑫,“这是职业病,他也有。”“我的脚没有夏进文严重,就是工地的灰尘,害我得了两次角膜炎。”帖鑫说,“这点小毛病不算什么,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把数据测准,给动车建个高质量的家。”

给动车建“家”,他们却顾不上自己的家。夏进文过年时留在老家湖北孝感,3月15日孝感“解封”,公共交通还没有恢复,他就匆匆打了出租车赶到南通。帖鑫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外省,每次他去探亲,孩子总是怯生生地往后躲,要过好几天才肯喊爸爸。

轰隆隆……又一辆工程车驶过,扬起灰尘。“绿化工程就快完成了,这里将成为一座花园,每个季节都开着不同的花。”夏进文说,“那个时候,我们也将离开这里,在新的工地为中国速度加油助力。”

徐州:抢抓工时打造产业新高地

5月1日,徐州东部的东湖医学产业园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混凝土罐车来来往往,高压雾炮车巡回降尘,600多名工人各司其职,生产热情高涨。

“昨天定的人员上来了吗?怎么分配的?西区的材料运到了,焊接时记得满焊,注意火花,安全带不佩戴不能登高……”上午八点,深圳中海建筑有限公司东湖医学产业园项目部一标生产经理孙立,装备好钢卷尺、检查尺(塞尺)、手电筒及图纸,开始了一天的安全生产巡视。

纵横交错的钢筋楼面不好走,孙立却轻车熟路。“这里是施工面较好的4-2区,正在进行钢筋绑扎工作,沿着已绑扎大梁的钢筋上行走会比较好走。”检查完之后,他又来到2号楼C区屋面的施工现场,下午这里将对屋面进行混凝土浇筑。“老张你们今天进度如何?一定得保证今晚能够封顶。”孙立一边说,一边在记事本上写着。

2月17日,园区获得复工审批,建设方从深圳总部增援了近200名施工与技术管理人员,孙立是其中之一。“为了弥补落下的工程进度,人员充足后我们实行三班四运转的工作模式,既能使每个施工人员得到充足休息,又能使工期不间断。”孙立介绍。

徐州经开区大庙街道党委书记吴磊表示,医药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包括医药孵化中心、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中心、检测检验中心、行政生活服务中心、商务总部中心五大板块,将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医疗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生物医药产业园,力争用三年时间成长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50强。1号楼现已全面封顶,8月份即将交付给徐州医科大学使用。

“包括行政办公区在内的5#建筑单体将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装配率超过50%,这也是我们中建首次在徐州经开区试点采用该项技术。”孙立说,装配式建筑在厂房预制后现场拼装,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都有很大提升。

围着工地勘察了两圈,很快到了午饭时间,孙立来到食堂,给妻子发了条微信报平安。“选择了建筑这个行业,就注定要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提起妻子,孙立有些愧疚。自从2月上旬来到工地,他就一直没有回家,妻子却毫无怨言。

就在这个月初,他接到电话,得知妻子生了二胎,“感觉像做梦一样”,但为了赶工期,他仅仅跟老婆聊了几分钟,又继续投入工作。

“现在赶工期,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我没结婚,多干一些理所当然。”孙立的同事陈跃跃今年29岁,从产业园项目开始就一直担任现场安全负责人。“大年初二,我从老家邳州赶回工地,用两天时间给施工人员传达政府推迟开工的文件,才安心回家。春节后他又第一时间赶回工地,联系采购防疫物资,完善防疫措施,帮助工地抢抓工期。

孙立表示,自己和同事会按时完成工程,给徐州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工程结束后我要抽出时间好好陪陪家人,为踏上新的征程做充分准备,继续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徐 超 俞圣彤 陈雨薇 韩 雷 张耀文 董 翔)

中国企业网财经:方顺利

复工面超95%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