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再次征服珠峰
作为世界最高山脉的喜马拉雅山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山上的最高山脉大家自然都不陌生——珠穆朗玛峰。
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处,多少年来,无数登山爱好者欣赏它、仰望它,跃跃欲试。然而岁月流过,成功者却依然只有少数人,更别提无数生命长眠于此。
在登山爱好者眼中,珠峰是一座里程碑。但就是这座里程碑,60年前,中国人就在上面留下了足迹。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中国登山队队员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成功。
2020年,时隔60年之后,中国人再次登顶珠峰,并对珠峰高程进行了精确测定。
在这次登山之旅中,除了由中国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共同组成的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一支国产品牌——明月镜片,不仅对此次珠峰高程重测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登顶保障,更是全程参与其中。
60年来,各国登山队员熙来攘往,但国产装备却未能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在此次150分钟的峰顶测量中,实现了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同时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这将有利于大地水准面优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并获取宝贵的科学数据。
队员们克服困难冲顶测量,展现了为国测绘、为国攀登、不屈不挠的精神,背后更是崛起的科技力量。明月镜片此次脱颖而出,在“亲身”登顶珠峰背后,更是表明该国产品牌在镜片行业内的攀登,也有了新的突破。
明月镜片从何而来
作为明月镜片的创始人,谢公晚如今早已功成名就,但他和镜片结缘时,他还只有18岁。上世纪80年代,他背起行囊来到东北,摆了个眼镜摊。
这个“摊子”一摆,就摆到了现在。当然,当年的眼镜摊和如今的明月镜片天差地别,但谢公晚自始至终都在镜片的行业内摸索、攀爬着。“我一直在做眼镜,没有像我们很多原来跟我们一起的一些同行,过程当中去做了其他的。”
2002年,眼镜店生意原本红火的谢公晚、谢公兴兄弟二人遇上了麻烦。“我们想要买质量更好的眼镜片,但却买不到。很多镜片厂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把镜片做得非常薄,甚至度数都不准。”
这成了明月镜片成立的导火索,谢公兴曾坦言:“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去做镜片,起码度数要准,起码镜片要安全,光学性能要符合标准。”
这一年明月镜片在上海成立,正式进军树脂镜片领域。战鼓敲响了,但仗却并不好打。
镜片行业的竞争已然十分充分,价格战打得非常厉害,受此冲击,不得已之下几乎所有相关企业都开始偷工减料。然而,企业、供应商和消费者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价格战之下企业没有利润,供应商赚不到钱,消费者的产品质量也难有保障。
“一方面产品品质在下降,另一方面消费者面对价格混乱的市场,失去了选择的能力,这个时候往往就选择买贵的,而不是便宜的,这与企业价格战的初衷正好背道而驰。“谢公晚看到了价格战背后的逻辑,没有让明月陷入这趟浑水。
然而正是明月对品质的坚持,让它走到了今天。从原材料选取,到设备投入,再到工艺流程,明月镜片的成本往往更高,但价格只是稍贵,因此利润率一直压得很低。
靠着小步慢行,2006年明月和日本三井建立了合作,联合设立了KOC公司,共同开展材料研发,已经成功推出了包含KR树脂、PMC超亮、1.71、超韧在内的多款行业领先的树脂镜片材料。同时,明月镜片还在继续深耕原材料领域,未来将开发更多世界领先且更适合中国市场的镜片材料,从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镜片。
国产镜片要想攀爬行业珠峰,就必须如此沉下心来打磨技艺。
明月也有自己的珠峰
登珠峰难,登镜片的珠峰更难。
从2002年到2020年,明月镜片经历的困境难以尽数,但也正像攀爬珠峰一样,登山者通过一步一步的前进,一寸一寸的积累,山顶总会来到眼前。
国际知名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国际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9年,明月镜片已连续四年蝉联销冠,行业地位遥遥领先。在中国10万左右的眼镜店中,每三家眼镜店就有一家采用了明月镜片。
不仅如此,国外业务明月镜片也做得如火如荼。由资深的国际化团队领衔,在新加坡设立了国际业务总部,其产品更是畅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
无论是现实的珠峰,还是行业内的珠峰,明月镜片已经成功登顶,接下来,该是明月攀爬自己的珠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