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贵州省道真县洛龙镇五一产业坝区挖掘机轰鸣,50余名工人正忙着运水泥、拌砂浆、筑路基、垒堡坎……
“岩子头蘑菇农庄是五一产业坝区的一部分,占地面积171亩,计划建设50个标准菌棚,目前我们已完成12户23个棚的认筹工作,正抢抓工期进行菌棚平场建设,争取早日完成上棒工作,让农户早日开始蘑菇生产作业。”洛龙镇镇长韩磊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道真县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围绕“菜县菇乡”“黔北药库”发展定位,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全县共规划建设隆兴镇花园大坝(1415亩)、三桥镇塘村大坝(1378亩)、洛龙镇五一大坝(1415亩)、洛龙镇洛龙大坝(869亩)4个500亩以上坝区,主导产业为蔬菜(辣椒)、食用菌、花椒等,项目涉及三个乡镇,覆盖七个行政村,涉及农户1272户4677人,带动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该县按照每个坝区2到3个主导产业的要求,聚焦“短平快产业,突出季节性轮作套种,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绿色稻+ 生态鱼(虾、蛙等)或绿色藕+生态鱼(虾、蛙等),提高坝区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土地产出率,确保坝区亩产值12000元以上。2019年,全县调减玉米4.23万亩,坝区种植经济作物3969亩、优质粮油1800亩。
“我们立足全县产业发展实际,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好农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通过外引内育的方式,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贵旺生物科技、同辉食用菌有限公司等33家外商企业驻县发展。”道真县委书记路斌告诉记者,道真县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采取国有平台公司领办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领办专业合作社,全力扶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把坝区打造成为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的“摇篮”,实现坝区新型经营主体组建100%。目前,全县拥有省、市龙头企业37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示范社2家,省、市级专业合作示范社15家,家庭农场33个;其中坝区拥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
“我们深度挖掘坝区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优势,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定和品牌创建工作,与上海硕物天成公司合作建成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创建了道真果蔬品牌,将道真果蔬贯穿产、供、销全过程,真正让绿色、生态、有机的道真果蔬抢占省外市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骆科生表示。
道真认真落实坝长制,实行“一个坝区、一名县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结合党员自身特长优势,积极组建生产种植、管理服务、市场销售、矛盾调处等功能型党小组,坚持把支部建在坝区上,把党员作用发挥在坝区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坝区产业发展优势。目前,全县已成立坝区产业支部4个,组建功能型党小组14个。
道真积极推广“三变”改革经验,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入股经营主体,以集体固定资金和财政资金量化入股,大力推行股份合作经营。
对坝区内产业发展用工优先满足贫困户就业,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坝区新建食用菌大棚,前3年按财政投入3万元金额的5%标准保底分红给合作社,3年后按每年0.5%的标准递增(最高不超过8%)分红,合作社分红资金按村集体经济相关要求管理;对坝区内食用菌产业种植产生的效益,按同辉公司与专业合作社约定价格。
目前,全县共有60329户农户加入228个合作社,其中贫困户16704户,占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99.5%;坝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1273人,实现坝区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全覆盖。
同时,该县充分发挥毗邻重庆大市场优势,紧紧抓住上海杨浦等对口帮扶机遇,坚持“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等以销定产模式,切实提高坝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2019年,坝区累计销售农产品8077吨,实现产值3757万元,带动贫困人口户均增收3000余元。隆兴镇花园大坝食用菌样板坝区平均亩产值达13950元。三桥镇塘村坝区采取“稻+鱼”生态种养模式,仅水稻亩产值可达7500元。
目前,该县对500亩以上坝区优势区域和重点项目统筹安排整合资金6205万元,硬化产业路25公里,新建冻库2140立方,新建大食用菌大棚352个、收购场地2000平米,服务设施300平方。
据了解,道真将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机遇,加大整合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投入,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基础。(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伍明海)
中国企业网财经:方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