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高校陆续开学,久别重逢的学子难掩兴奋。“这次回来,我想你陪我久一点”“听了老师的声音几个月,我想亲眼看看你的脸”“点名,还是要在教室里才有感觉”……不少高校挂出横幅向学生“表白”,学生也纷纷表示“被暖到了”,“第一次这么期待开学”。
上海交通大学欢迎学子返校(上海交大供图)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很多高校并未开学,不少学生在家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学业。眼下,尽管开学返校,但疫情之下,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让这个新学期的开学有点不一样。开学后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一起来看看沪上各高校的做法——
复旦上医:连接好校门与院门 让抗疫精神滋养学医初心
早上6点多,复旦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王政民就和同学收拾妥当,坐在学校食堂吃早餐了,随后准备前往中山医院开始新一天的临床实习。“新学期开放了堂食,方便很多。”
出校园时在校门口刷卡离校,到达医院后在指定地点刷卡入院,然后去找带教老师报到,离开医院时也需要刷卡,返校时测量体温、刷卡,宿舍楼下也设置有测温装置实时测温。“我们严格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两点一线开展活动,尽量减少可能的风险。”
“进出学校校门和医院院门都要刷卡,这是把医院院门作为学校校门的延伸,虽然增加了一次签到和签退手续,但是我们医学生非常清楚,这样做的意义,不仅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也是对身边人的保护。”王政民说。
随着开学季的临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校园终于又呈现出热闹的场景。为方便师生错峰就餐,食堂延迟了开放时间,并安排了一个窗口保持全日制营业。教学楼里,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专门的观察室设立了起来。宿舍楼里,阿姨们已做好充分准备,电子测温仪、体温登记表、防疫知识宣传页……
“医科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的课堂不仅在教室、还在附属医院、在临床一线。对复旦上医来说,用好抗疫这本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将抗疫力量化作育人力量,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军说,“今年开学季的迎新教育中,学校将会把握开学第一次班会契机,请各班级组织开展抗疫主题班会,分享援鄂医疗队队员、抗疫一线工作者的抗疫故事,坚定医学生职业理想信念。”
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校园”衣食住行一“网”暖心
动动手指,师生的衣食住行网上可全部搞定;400间直播教室“整装待命”,满足全校线上线下多元授课需求……为周密做好秋季开学准备,确保校园安全和师生健康,上海交通大学打出了“组合拳”。
提到上海交大的新学期防疫举措,离不开“智慧”二字。为满足“错时、错峰、错区域、错批次”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延长了注册时间,启用高科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智慧迎新”。新生拿出手机,打开学校自主开发的“交我办”APP,按照操作指引,十秒内即可完成身份核验。这种方式不仅操作方便,还省去了传统报到注册流程中排长队的时间,显著提高报到效率,往年“人头攒动”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上海交大新生在线身份核验系统
到了“饭点儿”,怎样避免用餐拥堵、“错峰”吃饭?学校推出的“食堂就餐指数”可以给师生们提供参考。“食堂就餐指数”实时发布各食堂就餐人数信息,数据每隔10秒自动刷新,成为师生就餐选择的“风向标”,引导师生错峰错时就餐。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介绍,各食堂还在主通道周边设置了打包快餐通道,精心搭配了三种价位的套菜,供有需要的师生购买、取餐并快速离开,进行人员分流。
学生在查看“食堂就餐指数”(上海交大供图)
记者了解到,新学期,上海交通大学授课形态主要分为“教室教学”“教室教学+在线直播”“线上教学”三类。其中教室教学将成为新学期大部分课程的授课形式;教室教学+在线直播这一形式主要针对教学班有部分学生因疫情无法返校的情况;若任课教师在境外无法回国,或教学班大部分学生因疫情无法返校,则采取线上教学的形态。为支持“教室教学+在线直播”这一形态,学校暑期将400间教室建设为直播教室,建设了课堂教学在线直播系统,实现本科教学楼全覆盖。
同济大学:发挥人工智能学科优势,研发智能返校系统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介绍,在学生返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学校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学科优势,组建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同济大学智能返校系统”、同济大学学生服务站等,实现健康信息实时采集、返校方案科学研判、行程轨迹动态追踪、疫情防控日常管理的“全链条”监测管理,为师生健康管理、在校管理、师生进校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返校系统”是同济大学从学校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中抽调精干科研人员,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NCP-GIS团队,进行自主研发的。返校系统对全国市县级疫情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研判学生所在地疫情形势,根据学生近14天健康信息、出行轨迹和学业状态信息,建立分批错峰返校方案。学生返校前在系统内填写返校行程备案表,签署严格遵守返校规定的个人承诺书。学院对学生健康状态、上报返校行程审核后,建立返校学生“一人一案”,下发个人专属“返校码”“进校码”。
同济大学还针对学生健康状况、位置信息等动态变化,安排辅导员深入了解,实行一对一跟踪管理和分析。针对学生居家生活、毕业就业、线上学习等情况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正面引导学生积极应对疫情,做好情绪调控和时间管理。每日梳理学生反映问题和意见,通过校级微信公众号和学院辅导员分别解答共性和个性问题,做到及时反馈、条条回应。
此外,同济大学严格校园进出管理,外出请假必须提前上报出行轨迹和接触人员信息,走读生、校外住宿学生和跨校区参加教学活动的学生经学校审核后方可进出校园。学生社区改造门禁设置,实行“一人一卡一通行”,社区提供贴心“云接单”服务,服务项目包括宿舍排查、旧物清扫、开窗通风等,确保学生返校即可安心、安全入住。
上海海洋大学:做好“十个一”,迎学子“回家”
离第一批学生返校还有20天,上海海洋大学团委书记张亚琼就已经天天往学校里赶了。“我们正在策划一次主题团日活动,紧紧围绕听党话、跟党走的主题,提前让学生进入状态。”张亚琼说,“等新生入校,我们还会安排一批志愿者,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志愿服务。大到怎么选课、怎么上团课,小到哪里买生活用品更便宜,哪个餐厅的红烧肉更好吃,志愿者都会告诉你。”
上海海洋大学组织校园消杀人员培训(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分别许久,学校翘首期盼学子们的回归。海洋科学学院2018级研究生操亮亮已是摩拳擦掌,准备在10月份带领研二返校的师弟师妹开始新一轮的鱿鱼生物学测定实验。“导师已经给我们每个人沟通、定制了学期研究计划,这个学期的任务要马上开始进行。等师弟师妹回来,我们估计一个星期就可以把实验做完了。”
“与每一位学生联系一次,做一次演练,与每位学生开展一次谈话,进行一次方案培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召开一次主题团日活动,召开一次主题党日活动,遴选一批志愿者,开展一次爱国卫生大扫除,开展一次校园安全风险的排摸。”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闵辉说,这是学校落实开学工作部署的具体工作之一。在推进开学工作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反应。在不折不扣、细之又细形成学生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聚焦学生管理与服务,上海海洋大学提出“十个一”,目前,“十个一”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
上海杉达学院:按照“三分”原则,拉长返校周期
“目前,我们在沪学生5800余人,在外省市学生5200余人,在籍学生和今年新生将在四个校区进行返校报到。”上海杉达学院校长陈以一介绍道,学校按照“分类别、分年级、分校区”的“三分”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拉长周期,平抑峰值,从9月5日至10月12日,所有年级学生分批次回到校园。
上海杉达学院学生分批有序进入校园(上海杉达学院供图)
四个校区,还有需要搬迁校区的学生,杉达学院的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学校也分别施策,细化各项举措。比如,针对两校区间搬迁学生,按每天500-800人分批,学生可网上预约搬迁时间,学校安排专车跨校区接送、提供打包行李袋、地图指引“一站式”办理相关手续、两校区教师志愿者接待服务。
如何做到疫情防控与正常教育教学的平衡,对学校也是挑战。陈以一介绍,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每日打卡、按需申请、逐项审核,并严格分层落实。从3月初起,师生通过APP进行每日健康状况填报,特别是在返校前14天,已养成了每日打卡的习惯。
虽然校园防控要比社会防控更“严”,但“严”中有“暖”,各种人性化的安排随处可见。比如,在食堂入口处新安装感应式洗手池,在返校日给每名学生发放口罩、消毒液和防疫宣传手册,为困难学生提供交通补贴等。
今年暑期,杉达学院还投入250余万元完成金海校区46间多媒体教室改造,可容纳学生3360余人,实现常态化教学直、录播功能,升级教学设备和网络设备,采取智能网控,千兆到桌面,教学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并逐步在公共实验室使用中实现信息发布、现场视频督导等功能。(姜泓冰、唐小丽)
中国企业网财经:方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