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不断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出,做空工具不断丰富,投资的复杂程度也日益提高,投资策略和盈利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导致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构成比例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专业投资管理人的占比越来越大,且有加速之势。其中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量化对冲投资策略以其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性,成为机构投资者的主要投资策略之一。
所谓“量化对冲”其实是“量化”和“对冲”两个概念的结合。
通过对比与总结,耶鲁财富认为以下说法最为直观:其中“量化”投资是区别于传统“定性”投资而言的。量化投资通过借助统计学、数学方法,运用计算机从海量历史数据中寻找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策略,并纪律严明地按照这些策略所构建的数量化模型来指导投资,力求取得稳定的、可持续的、高于平均的超额回报,其本质是定性投资的数量化实践。由此可见,所有采用量化投资策略的产品(包括普通公募基金、对冲基金等等)都可以纳入量化基金的范畴。量化投资的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纪律性,即可以克服投资者主观情绪的影响。“
对冲”的概念最早由Alfred W. Jones 于1949年创立第一只对冲基金时提出,他认为“对冲”就是通过管理并降低组合系统风险以应对金融市场变化。从广义上而言,对冲基金本身难以具体去定义,一般被定义为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多空操作,从而预防或降低风险,锁定盈利。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告诉我们,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α收益为投资组合超越市场基准的收益,β收益为投资组合承担市场系统风险而获得的收益。一般而言,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通过选股、择时获得α收益,但无法避免市场下跌带来的系统风险。例如2008年,上证指数跌幅超过60%,而优秀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年收益率为-30%左右,这种情况下,虽然战胜了市场,但依旧是亏损的,因为市场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无法有效规避。耶鲁财富研究认为,结合国内市场,过去由于缺乏做空工具,单一做多的形式确实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自2010年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对冲”才获得显著的应用,并开始取得不错的效果。
而通过对冲手段可以剥离或降低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β收益),获取纯粹的α收益,使得投资组合无论在市场上涨或下跌时均能获取正收益,因此对冲基金往往追求绝对收益而非相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