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提速新基建 东航即时通让“4次通话”变“一句@”

过去,东航在上海两场的一个航班完成出港准备、机组呼叫拖车时,需要飞行员、运控调度、机务调度、拖车调度、拖车司机这5个人之间用电话、甚高频、对讲机等通话4次,而从5月11日开始,随着东航正式启用“东航即时通(MU Communication,简称MUC)航班综合保障协调平台”通讯软件,通知路径精简提速为只需要飞行员在本次航班的MUC航班保障群里@拖车司机,发出一条信息。“4次通话变一句@”背后,是东航依托MUC开发,融合打通诸多业务软件和管理链条的信息化建设深耕。当全国范围的新基建提出打造“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时,东航作为多年来孜孜以求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民航央企,已先行一步。

\

MUC的IOS版

\

MUC的PC版

\

MUC的安卓版

东航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养民近日进一步指出, MUC是东航精细化运营的有力支撑,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要求将MUC扎实建设、稳步推进,建好、建完善,不仅要解决当下问题,还要考虑将来满足东航更大负荷的运行要求。

自动建群直接找人 ,提速航班保障

对MUC来说,作为一款用于航班综合保障协调的即时通讯软件,其第一使命,就是用“直接聊天”打破传统航班保障中调度体系的条块分割,告别以往一级级调度人员用电话、甚高频、对讲机层层联系转达的模式;在MUC上,每个东航员工都可以通过通讯录,迅速找到其他任何一位东航员工并发送信息。

\

东航推出的“5G+AI”便携式人脸识别设备,帮助工作人员更快找到旅客提醒登机,而MUC则能让这样的寻找旅客进度更及时地反馈机组

而为了让围绕航班生产保障的“找人”、“聊天”更精准及时,MUC开发建设了自动建群的独特功能。每一个航班执行前2个小时,MUC通过信息接口读取各部门排班、派工软件设置的当次航班人员信息,自动组建“航班保障群”,群成员包括8个航班主要保障部门的23个角色,这些角色根据工作需要由MUC自动安排分时入群,实际起飞半小时后航班保障群将自动撤群。

\

东航不同岗位的航班保障人员可以通过MUC航班保障群及时沟通

“保障航班最怕通知人,更怕有临时情况、需要一层层联系调度,没能足够快地通知到人、反馈延时;要是没及时收到消息,就得互相催促询问,难免着急甚至焦虑”,说起航班保障中及时找到人、即时沟通有多重要,东航一线保障员工们最有感触,本文开头“4次通话提速为一句@”对他们工作效率、工作状态、以及由此改善旅客出行体验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飞行员呼叫拖车”还是流程中的既定场景,时间大体可知;要是遇上临时情况,一线员工对直接“找到人”、“接上头”的需求就更迫切。例如乘务员航前准备时,发现某个座椅有故障,会需要找机务上机检查,还需要通知旅服现场锁定故障座位;没有MUC之前,乘务员只能通过飞行员用甚高频呼叫地面,要求机务和地服处理,地面收到信息后再通过电话流转至相关岗位,涉及4个部门、4次传递,还只是单向,如果要反馈交流,就得一再牵起这一串环节。使用MUC航班保障群后,乘务员则只需要在群里直接@机务人员和旅服人员,就能找对人、办成事。

数据接口互联互通,融汇多年信息化建设成果

“聊天只是MUC最表面的功能,它真正的核心在于融合,进一步打通此前开发的各个后台软件系统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为什么不能简单用市场上的现成聊天软件,而得东航自主开发,因为我们需要后台大量数据接口的互联互通建设”,东航信息部总经理高志东告诉记者。

\

有了MUC的融合衔接,东航运控强有力的运行及客户中心(OCC)大厅能更好地支持一线岗位和调度人员

多年来,东航通过持续高强度发力信息化,为企业建成了强有力的航班生产运行“中枢神经”——运行控制中心,建立了能够监控航班保障全流程的“航班品质监控平台”,在各个业务部门开发建成了一大批专业的业务软件、排班软件。MUC的正式全面启用,则助力这些信息化建设成果,更好地突破原先的部门乃至空间界限,深度融合、互联互通。

从5月11日起,东航“航班品质监控平台”记录下的每个航班所有关键节点,比如上客完成、轮挡已撤……都能通过MUC的数据接口,及时发送到航班保障群,让全体群成员动态了解最新节点,从而也对自己的后续工作心中有谱。

\

目前MUC已经用于上海两场东航航班的保障,年内有望全面推广到东航各分子公司,支持东航在各地的航班运行

而在MUC生产保障群这个基础的互联互通应用之上,东航每天还在虹桥、浦东两场的调度指挥团队中,分别建立当天的MUC“二级调度群”,实现更高层级的互联互通。二级调度群由东航在主基地的各生产部门值班经理、指挥长、调度等参与航班协调管控的人员组成,包括来自8个主要运行保障部门的11个角色。这相当于东航在上海两场空间有形、席位有限的枢纽控制大厅(HCC)之外,再建了两个更便捷、更弹性、更方便扩容的“虚拟HCC”。因为席位限制,一些部门不能把所有的调度人员都直接派驻大厅,只能进驻一个席位再向后续调度环节转达,如涉及机组车、航卫等多项调度的综管部门便是如此,而在上海两场的MUC“二级调度群”里,这几个角色的当日调度人员能全部入群、直接沟通。

外接民航CDM内拓大数据分析,MUC启程新融合建设

MUC的正式全面启用虽然在今年五月,但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探索已坚持多年。早在2014年,东航地服部与信息部就共同推进初期的MUC系统研发,用于地服部部分保障工种沟通和业务流程管控的数字化提速。经过持续建设升级,MUC于今年4月1日起投入测试运行,5月11日开始全面启用,已成为能提供移动端和PC端7种终端、全面连接东航各个部门的民航央企信息化基础设施。截至5月18日,MUC平台上共先后建立2621个航班保障群,安排超过19万人次进群,累计激活使用近3万人,目前每日建群约220个,日活1.1万人,人均每日启动次数41.3次,平均每天产生30万条消息。

投用短短几周以来,新基建在东航融合创新的成效已初步显现,甚至催生了不少“意外之喜”的收获。

\

MUC为东航航班管控员提供支持(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提供)

MUC航班生产保障群中的部分运控航班监控员、签派员正在探索,把航司、机场、空管等行业单位间通过民航CDM(协同决策系统)开展的信息协同,与MUC群内部的沟通连接起来,进一步通过融合互通提升效率。例如,当一名拖车司机负责保障的同一区域、同一时段航班都已完成准备,运控监控员和签派员可以根据CDM所提示哪个航班的航路方向能更快出港,来决策通知拖车,先安排哪架飞机拖出。

“我们还能根据每天MUC群的聊天信息,找到优化运行的抓手”。东航运控中心副总经理戴维东告诉记者。比如,近几周的MUC群使用中,会发现通知额外加餐多了,说明旅客出行正在恢复、临时加客情况增加,航食部门可以考虑准备更多的临时加餐备份;又比如,询问加油车何时到位的信息较多,可见与供油企业安排时间节点、保障流程,还有优化的空间。

下一步,东航运控中心和东航信息部正研拟为MUC建设配套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模型,更智能地发现这些趋势,反馈给不同业务部门,进一步给力融合基建。

在主基地上海启用MUC“航班保障群”和“二级调度群”的基础上,东航正积极着手推动,计划年内将MUC自动建群保障航班的功能,拓展至全国各分子公司,让新基建对企业的赋能、对航班生产运行效率和旅客出行体验的助力,辐射到更大范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吕贤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