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让长三角人才真正“动”起来

长三角人才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才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如何让这池“水”活起来?昨天,记者从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社部门不断加强长三角地区人才服务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创新突破。长三角人才服务正在加速一体化进程,破除人才流动“痛点”。

招聘会提供更多机会

最高超百万年薪、奖励一套120平米住房、丰厚的人才补贴与科研奖励……温州大学为进一步吸引高层次人才,放了大招。

“课题资金支持、落户杭州、教师公寓……”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招聘人员为引进的人才开出了“附加福利”。

“进入我们公司后,像你这样的人才肯定会有广阔的晋升空间。”企业人事向求职者描绘着在安徽的工作前景……

所有这些,并非出现在三省一市各自的招聘会现场,而是今年3月24日在沪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人才交流洽谈会暨2019届高校毕业生择业招聘会”上的场景。

而今年11月23日,上海则组织本市企事业单位赴合肥参加由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四地人社部门联合主办的“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论坛暨2019年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共有60余家单位参会,提供岗位1500个。据会后统计,参会单位收到简历998份,达成意向213人。

明年1月5日,即将举行的“上海市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又将伸出双手欢迎长三角区域学子。

打开大门,共享资源,这是长三角三省一市人才招聘会上的显著特征。

这种“特质”,不仅出现在高校学子的招聘会上,同样也体现在了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之中。

今年10月18日,浙江就组织全省11个地市246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参会,面向上海各类人才推出岗位5600余个,要求硕士学历的岗位占比40%以上,要求博士学历占比约30%。其中,高校对学历要求最高,所有岗位均要求硕士以上学历,80%的岗位要求博士学历。

鼓励外地企业在沪纳才,上海企业摊位前就会冷冷清清?事实证明,正是这种大胆开放,使得长三角人才总量在不断提升,三省一市均从中受益匪浅。

“长三角城市之间没有抢人大战,而是人才的合理流动。”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纪委书记李明如此说道。在他看来,人才自己会“对号入座”。而作为为人才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所要做的就是更好地“搭台”。

打通流动“断头路”

人才要“动”起来,重要的是破除各自的“篱笆”。

尽管长三角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但由于政策不统一等形成的“痛点”,依然影响着人才流动的便利度。

就拿最为必须的人才政策来说,长期以来,四地出来的各种条款种类繁多,但又各自不一,别说人才自身,就算是资深HR也未必都能回答得上来。

政策不清,办事自然不顺。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上海作为长三角人才合作计划的首届轮值方,充分发挥“全球城市人才枢纽”集散地和长三角“人才辐射源”的作用,本着简明、合理、完整、实用的原则,找准方向、突出重点,首次编写了《沪苏浙皖人才政策汇编》,力争用足用好各地人才服务措施,力促各项人才服务政策在长三角区域落地生效,打通人才流动“断头路”。

“我们不仅为每个招聘单位提供了一份,更在三省一市下属的所有人才服务机构内都放置入内。”李明指出,这一举动的效果明显,许多企业普遍反应,办事有了依据,“走流程”也不再盲目,更是提高了人才的满意度。

服务平台共建“一体化”

今年3月,沪苏浙皖签署《三省一市人才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四地人社部门明确“人才服务协同计划”“人才流动合作计划”“人才发展推动计划”三大行动计划,整体推进长三角地区人才服务一体化发展。

其中,人才服务协同计划,主要包括组织召开长三角地区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研讨会,交流“店小二”服务标准一体化经验等;人才流动合作计划,主要包括组织长三角地区系列人才交流洽谈活动、组织参加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人才板块展览和论坛、组织长三角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互访交流合作等;人才发展推动计划,则主要包括组织长三角地区博士后创新论坛、组织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宣传、对接和落地推介会等。

如今,点开“上海人才服务网”,你会发现在顶端的醒目位置,标明着“长三角人才合作互联互通”。再点进去,出现的则是一幅三省一市的地图,“上海人才服务中心”、“江苏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网”、“浙江人才网”、“安徽公共招聘网”赫然位列其中。

“长三角的人才,可以很方便地在这一平台上查询招聘岗位、人事信息、政策内容。”李明告诉记者,加强机制对接,推动服务标准、服务平台一体化,是长三角人社部门办的另一件“大事”。

2020年,这个“长三角人才合作互联互通”平台还会“升级”。根据规划,三省一市正在建立彼此共享的人才数据库,从而实现人才精准应聘、岗位精准招录的目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