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芳
2020年4月1日,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周年。2019年,这块涵盖两江、西永、果园港3大片区119.98平方公里的“国家试验田”,以全市1/10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超过70%的外贸进出口额,集聚了全市25%的实际利用外资额。
自贸试验区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的主力军背后,是重庆“为好项目设计好制度,为好制度匹配好项目”这一“双清单”制度的强大推力。一手制定“政策清单”,将自贸试验区所有的改革试点任务和创新举措,细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一手制定“项目清单”,将自贸试验区所有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列出对应的事项和项目。“两张清单”相互匹配,适时更新,确保政策有需求、项目有保障。同时通过对清单的梳理,及时发现问题,倒逼创新。
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建设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金融服务完善、法治环境规范、高端产业集聚、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重庆以“双清单”双轮驱动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高效高水平发展。
为好项目设计好制度
位于两江片区的京东方是重庆“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中“屏”产业的龙头企业。为推动贸易便利化,重庆自贸试验区在京东方试点“一保多用”改革,即“一次备案、循环使用”。京东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公司3000万元的总担保额,可担保放行74次,成本降低450万元以上。”2019年,重庆自贸试验区通过“一保多用”为企业节省成本3500万余元。由于成果显著,“一保多用”管理模式被海关总署备案通过,有望成为重庆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后又一项被国务院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推动监管高效便捷,重庆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平行进口汽车保税仓储业务中,创新实施整车保税仓储全流程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三个一”监管模式,使车辆抵达口岸到完成入区仓储节省运输成本50%左右,时效提升1倍以上。目前,已有超100辆进口汽车受益该措施,货值超7100万元。通过深化改革系统集成,最大程度释放监管制度创新红利,重庆累计推出了4批76项海关监管创新支持措施。
发挥大市场监管服务职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重庆自贸试验区在探索主体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四位一体”综合监管体系中,形成区域识别系统、市场综合监管平台、产业聚集区自主管理模式等典型案例并在全市推广。其中,市场综合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空间可视化、数据集成化、信用分类化、智能预警化监管,所有企业的信用信息和运营状况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2019年,该创新入选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完善金融服务,重庆自贸试验区创新推进金融业务。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通过提单与运单、仓单的联结机制,实现了货物从进口到对外销售的持续融资,目前累计签发铁路提单47份,货值4亿元人民币。知识价值信用融资实现了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累计有2244家企业获得融资66.07亿元人民币。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知识价值信用融资被商务部纳入“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率先设计“出口商保通”产品,打破传统国际保理业务以银行间合作为主流的格局,探索出银行与商业保理公司合作新模式,累计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1.1亿元人民币。
一批批创新制度,一项项加快落实的改革任务,加速提升重庆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效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了营商环境。截至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含分支机构)37143户,注册资本总额达4711.34亿元人民币,全域引进项目2734个,合同(协议)总额达8843.85亿元人民币。
为好制度匹配好项目
瞄准好制度匹配好项目,发挥国家赋予重庆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铁路行邮”试点红利,中欧班列(渝新欧)成为全国首个常态化运邮班列,累计发运邮包集装箱111箱,出口本地国际邮件166.3万件,货值3131万美元,位居全国中欧班列之首。今年4月,中欧班列(渝新欧)开出全国首趟邮包专列,各地的国际邮件从重庆紧急疏运。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已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实现“国际水陆路邮件进出口新通道、航空禁寄产品新通道、跨境电商铁路专线寄递产品新通道、国际邮件应急疏运新通道”四大功能。
“保税租赁飞机”航空新业态重庆自贸试验区的重要项目。通过“双清单”,重庆倒逼创新,整合“自贸试验区+江北国际机场+国家一类口岸+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四大功能平台,入境飞机降落江北国际机场即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从而成功对接飞机进口保税的政策准入,使重庆自贸试验区达到了“硬件设施”准入标准。
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底,重庆率先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开展了保税租赁飞机业务。2018年,重庆叠加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航空与新加坡中银航空租赁签订协议,以经营租赁模式引进7架最新型空客A320neo飞机,并通过在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设立的SPV公司进行转租赁业务,大幅降低了航空公司一次性购机的巨额成本。”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已落户9架保税租赁飞机,实现贸易额5亿美元。
重庆自贸试验区强大的“磁吸效应”,吸引着众多外资企业、国际资本、新兴业态、优秀人才在此聚集,助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完善,重庆成立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公司、重庆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一批全国性机构在渝设立离岸金融、保理、结算等功能性中心加速聚集,取得24项金融机构总部授权和业务牌照,夯实重庆金融开放服务功能。国际商业贷款、内保外贷、境外发债、跨境房地产信托等多层次融资体系基本形成,累计跨境融资突破100亿美元,平均成本较境内低1.1个百分点。
高端产业集聚进一步增强,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在两江片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4484家、经济规模增速超过20%;形成汽车和电子信息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芯屏器核网”布局向全产业链延伸,新增产能近百亿元。在西永片区微电园板块,14.97平方公里的土地贡献了重庆近8%的工业产值、44%的进出口值和全球25%的笔记本电脑产量,累计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在全国96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三。西永综保区相关负责人透露,作为海关总署改革试验田,西永曾参与“3C免办”、“四自一简”、原产地证书网上自助打印首试以及首单“单一窗口”标准版原产地证书申报等试点改革,今年又上线了智慧综保区建设,智能卡口过卡和智慧查验时间均由数分钟降至秒级。
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着力构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重点抓好扩大金融开放创新、探索跨境数据有序流动的规则体系、扩大服务业开放探索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的支撑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探索适合内陆开放的财税改革措施等重点改革,通过一些根本性的制度变革、一批系统性的制度创新、一批全流程的制度优化,让重庆自贸试验区更大程度地发挥全市改革发展排头兵、开放发展制高点、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