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正式挂牌,芜湖跨江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一步;当天上午,芜湖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1个,总投资352亿元;同日10时,伴随着发动机的阵阵轰鸣,数十台挖掘设备在江北挥动巨铲,安徽第一条过江隧道在芜湖动工……4月的芜湖,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为落实“六稳”,芜湖市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推进重大项目,破解企业难题,增添发展动能。从农业生产到货运物流,从工业制造到重大工程,复工复产形势持续向好。
正在加紧施工的芜湖北站。郑远摄
抓生产 保工期
在芜湖北站项目施工现场,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忙着装修站房,焊接外墙圆弧龙骨的火花,老远处就能清晰可见。
负责该项目施工的芜湖北站站房负责人李红元说,“因为疫情,整个工期足足耽误了两个月,3月2日大面积复工后,为了赶工期,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施工队伍又充实了几十人。目前站房装修完成了近9成。”
一边是商合杭高铁南段通车在即,一边是交通管制回不去。疫情之初,远在湖北老家的李红元,急得不亚于热锅上的蚂蚁。3月16日,得知可以通行之后,自己硬是开了9个多小时长途车,从襄阳赶回芜湖,第一时间隔离14天。
“谨慎起见,我们没有马力全开。”李红元介绍说,为防止出现聚集性传染,复工之初项目工地主动控制生产节奏。
“虽然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复工,但我们希望在保证职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现在疫情的逐渐好转,同时防控工作做在先,我们才敢耍开膀子,24小时加班加点。”李红元说,但即便如此,复工工人进场前要经过很多环节。
到底有多少环节呢?在施工现场负责指挥的中铁三局商合杭铁路站前15标总工杨少龙,以外来返岗员工为例,首先要经过14天隔离且体温检测没有异常;建立员工健康档案;通过短信获取行动轨迹;领取防疫物资……
所有工人必须过了这几道“关”,才能入场复工。在杨少龙看来,“复工环节是多了点,有些繁琐,但让人安心,员工也放心。”
4月初,随着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位于芜湖市三山区的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流水线产能全开,抓紧生产发动机。春节放假,原本正月初六恢复上班的玉柴联合动力,一度因疫情“沉寂”,眼下又重现活力。
忙碌的工人、轰鸣的机器,在陈贻云眼中别有一番意味。陈贻云是玉柴联合动力股份的副总经理。春节至今,他几乎吃住在厂里,为的就是让生产线尽快按下“启动键”。
两个多月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工厂缺工人,车间缺原料,眼看就要减产停产。芜湖市第一时间推出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18条政策意见,紧接着,又搬出了疫情防控期间服务复工复产企业10条举措,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房租减免、金融支持,多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定心丸”。
芜湖悠派口罩生产线。郑远摄
赶订单 保供应
安装设备、调试机器、采购原材料……
2月3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芜湖悠派护理用品科技有限公司快速完成口罩转产并实现量产。目前,该企业可日产口罩200万只,全力支援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作为一家卫生用品生产企业,芜湖悠派成为当地最早获准复工复产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董事长程岗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他们原有的生产基础:有新建成的1500平方米无尘无菌车间,有生产卫生用品的相关资质,还有技术团队。“只要有生产线,即刻就能上马。”
2月3日,悠派的无菌车间里,第一只口罩从生产线上“落地”。截至3月4日,该企业不仅购买了7条口罩生产线,还改造了企业自己的两条生产线。复工后的一个月时间,企业口罩产能增长迅速,3月4日,就累计生产口罩600多万只。
坚持生产,也是企业和员工对防疫事业的担当。
这场口罩生产的“竞速赛”,体现的不只是一家企业在疫情面前舍弃“小我”的责任和担当,更是战胜疫情的众志成城。在时间紧迫、设备缺乏、原材料成本上涨、用工紧缺等一系列困难面前,悠派不是在孤军奋战。
记者来到生产车间,通过参观通道可以看到,在工人紧张有序的作业下,一片片白色的口罩不断从机器中传送出来。“复产之初,一天的口罩产量只有8万只,而现在满产情况下可以达到日产200万只。”程岗如是说。
在用工方面,得知企业有近百人的用工缺口后,芜湖市鸠江区人社局动员江北四镇富余劳动力前往悠派就业;在熔喷布等原材料紧缺且价格飞涨的情况下,芜湖市相关部门支持本土生产企业扩大产能,产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应给悠派……
“我们的生产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程岗说,大家争分夺秒赶进度,不只是为了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更是因为“多生产一只口罩,就多一份防护。”
不只是悠派,早在2月24日之前,芜湖市经信局就第一时间组织融汇化工、江汇生物、世福仪器、华阳服装等涉及防疫物资相关企业恢复生产、保障供应,有力缓解了企业复工的口罩需求。同时,还调度日产能达80吨次氯酸钠消毒液的融汇化工恢复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自筹为主、市级统筹为辅、属地调配”的基础上,一系列应对举措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的供应。
有困难 政府帮
除了防疫物资紧缺,用工短缺、配套企业复工不足、员工进出小区困难、物流运输不通畅……疫情期间,各行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些在以前很容易解决的“小问题”,都成了复工复产不小的“梗阻”。
企业有困难,政府来帮忙。
2月26日下午5时许,一架载有161名芜湖复工返岗人员的客机,在南京禄口机场稳稳降落。
随后,他们搭乘早已在机场等候的9辆大巴车,于当晚8时左右抵达芜湖。这是芜湖市首次以包机形式接回复工人员,也是疫情发生以来,安徽省迎来的企业返岗务工人员首班“专机”。
“早在启动首批企业复工复产之前,为保障企业用工服务,针对企业职工返岗难,芜湖市多部门联合开展农民工务工畅通行活动。”芜湖市人社局副局长贾成龙介绍,通过开展“点对点”专车、专机运输服务,形成“出家门、上车门、到厂门”的“一站式”服务机制。
自启动复工以来,芜湖市全面援企稳岗,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市累计组织包机1次、专车229台次,接回4350名员工返岗。
企业动起来,经济才能活起来;机器转起来,就业才能有保障。为尽快实现复工复产,芜湖市及时协调悠派公司、宏庆米业、双鹤药业、移动公司等企业办理通行证共118份,反映强烈的物资运输通行难得以破解。同时,为美的公司、中联重机、江汇生物等公司上游供应商出具复工函,帮助解决产业链配套问题。
此外,针对用工服务,芜湖市还专门成立了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社服务专员”、落实“共享员工”机制,在解决企业用工缺口、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通过建立信息周转池,组织芜湖方特、新华联旅游与中达电子、悠派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开展共享员工对接工作。截至3月29日,在全市5个县区范围内,成功对接上岗共享员工463人,提高了企业用工的稳定性和时效性。
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如今芜湖各类企业正从复工复产向满工满产转变。在贾成龙看来,“只要各方力量动起来,企业就能有效复工达产,继而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汪瑞华)
中国企业网财经:方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