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子支付正在渗透进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在金融开放大背景下,外资也积极探索开拓中国支付市场,中国第三方支付领域或将因外资的加速入场迎来新的变化。
由于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支付科技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多家外资早有意向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在中国,非金融机构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需要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相关牌照资质。第三方支付牌照主要分为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如交通卡、超市预存卡等)三大类。其中,网络支付又细分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话支付和固定电视支付。涉及线下消费的支付则需要持有银行卡收单业务牌照,包括自2018年由网络支付调整至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实体商户条码支付业务(线下扫码支付)。
2018年3月21日,央行明确外资支付机构准入和监管政策的三方面条件:一是境内商业存在,二是境内安全规范的支付业务处理和灾备系统,三是境内信息存储要求。
新政策出台后,英国World First的全资子公司越蕃商务于2018年5月2日向央行申请全国范围内的支付牌照,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但在今年1月24日,World First宣布撤回申请。随后2月14日,蚂蚁金服宣布正式收购World First,结束了首家外资入场支付之路。
其实,早在2011年,PayPal便递交了支付牌照申请,但未获批。于是PayPal采取曲线方式,先后与北京邮政、百度、阿里巴巴合作,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今年9月,央行正式批准国付宝股权变更申请,PayPal通过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取得了互联网支付及移动电话支付牌照,成为境内首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外资机构。
10月,主营B2B业务的美国企业Payoneer(派安盈)也有消息传出,其合资控股46%的子公司安付科技获得中金国盛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认证,申请支付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完成了申请央行支付牌照必备的条件之一。倘若获得批准,有望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银行(3.640,-0.02,-0.55%)卡收单市场的外资企业。
环汇(Global Payments Inc.)亚太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傅学元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支付市场正一步步向外资开放,希望取得相关牌照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
未来,更多业务管理经验丰富的外资将借此机遇,加速入场,同时借助其广大的海外市场,在跨境支付、B端支付等领域发挥领先优势。
外资觊觎中国支付牌照,且“求牌”之路非坦途,也是因为境内的支付牌照相当“金贵”。
央行自2011年5月3日起发放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2013年后,新牌照批设速度明显下降,2015年3月之后就没有再批设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2016年8月央行在公布首批27家支付机构牌照续期结果的同时,明确表态称,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不仅如此,现有支付牌照的续期监管还在不断加码。央行网站政务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央行合计注销34张牌照。
在现存的230多张有效牌照中,拥有银行卡收单牌照的支付机构仅61家,其中拥有全国范围内收单资质的机构共33家,包括银联商务、支付宝、腾讯财付通、拉卡拉(46.510,-0.46,-0.98%)、快钱等,另外还有28家拥有区域性范围收单资质的机构。
关键词:金融开放 支付牌照 派安盈 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