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吴纪攀 统稿:王艳 记者:顾姝姝 朱殿平 耿志超
3月8日,今天是她们的节日。在江苏,一批又一批的她们面对疫情挺身而出,或选择逆行湖北,或坚守防控岗位,或参与志愿服务,或伸出义捐之手……不论前线还是后方,不论显赫还是默默,她们都是在用行动展现女性刚勇的一面。这是战疫中值得致敬的“她”力量。
黄英姿:不能放弃任何一名患者
黄英姿在病房中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供图
人如其名,英姿飒爽。2月11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黄英姿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话:“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此番,她作为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医疗救治及专家组组长带队出征。
这不是黄英姿第一次临危受命:2014年,参加昆山爆燃事故医疗救援;2019年,担任宜兴特大车祸救治国家级专家组组长。远征黄石,她担负着江苏支援黄石医疗救治的组织布局、指导安排、协调沟通及病人救治等诸多重任。
救人急如星火。江苏医疗队进驻了黄石8家定点医院,收治的病人涵盖了轻症患者、普通患者和重症、危重症患者,管理业务范围也包含了发热门诊、留观病人、筛查病人等一整条线的工作。黄英姿迅速定下救治方向,集中最强医疗力量救治重症病人,派驻权威专家指导轻型病人收治。
“大冶有个病人很危险,带上ECMO,我们赶紧过去!”2月27日晚9点多,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支援黄石医疗队领队赵炜刚回到驻地,就接到黄英姿的电话。他立刻换装下楼,冲上救护车,奔赴大冶市人民医院。这样的紧急任务对他们是常态。“少休息点没关系,守住病人才是最关键的。”黄英姿说。
“不能放弃任何一名患者。”在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医护组长的一次例会上,黄英姿反复强调。经过精心救治,当地出院病例越来越多,大多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也在好转。“黄石确诊病例一共1015人,目前在院的只有150多人了。”她说,希望疫情尽快控制下来,大家都能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认真学习、安心工作。
单丹丹:把医疗物资送到湖北去
福佑卡车创始人兼CEO单丹丹 受访人供图
这个被疫情困扰的春节,江苏省人大代表、福佑卡车CEO单丹丹终生难忘。从除夕下午开始,她的微信就“爆”了,方方面面的问询四面涌来,主题就一个:医疗防护物资怎么送往武汉?
“物流成了援助武汉的瓶颈,物资越早送达,就能拯救更多生命!”当晚,单丹丹一边在微信答疑,一边开始部署疫情期间的物资运输工作。她第一时间组织成立了专项应急小组,搭建应急物资特别运输通道,24小时应急客服电话接收地方政府、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应急物资运输需求。在她看来,作为一家整车运输科技公司,这正是发挥专业优势的时候。
有张照片让单丹丹印象深刻。福佑卡车的司机丁师傅从北京出发往湖北运送物资,丁师傅的母亲在儿子必经的河北收费站服务区等着,为他送上一锅热腾腾的饺子。“这一幕看得我感动又心疼。”在单丹丹心里,员工的安全始终是第一责任,“我们专门整理了卡车司机版疫情预防指南,还给卡车司机购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保险,让他们工作更安心。”
因疫情防控需要,许多高速公路一度都设置了卡点。身为江苏省人大代表,单丹丹积极向有关部门谏言反馈,推动了一系列保障防疫物资运输通畅政策的出台。截至目前,福佑卡车已经完成86批次、超过1600吨的应急物资运输,将12个省市的医疗物资送至湖北的武汉、孝感、黄冈等地。
汪美银:“送走”女儿第二天返岗
办完女儿后事,汪美银回到岗位 泰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像往常一样,泰兴市分界镇卫生院医生汪美银按时在预防门诊为小朋友接诊。口罩在她脸上勒出了几道红印子,同事们看不清她的表情,却清楚她藏住的悲伤。就在不久前,她的大女儿刚刚去世。
2月26日,“送走”女儿的第二天,汪美银就回到了岗位。“人都瘦了一圈,脸色很憔悴。”镇卫生院副院长徐小健说。大家都担心她,劝她休息一段时间,不急着回来工作。她却说:“疫情还没结束,我不能呆在家里。”
分界镇卫生院有28名医生,汪美银在这里工作近20年了,常常是“一人当三个用”,全镇的慢性病防治、儿童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都是她日常负责的领域。
1月23日,院里发出紧急返岗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通知。“我报名!”汪美银第一时间请战。次日一早,她准点来到卫生院门口的预检分诊点,为每一位进院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守好防控的“第一道关”。身着防护服,行动不方便,她就早饭午饭并成一顿吃,为了少上厕所,她尽量少喝水。到了晚上,还要忙着统计5个村子的疫情防控数据,汇总重点人员体温情况,加班成了常事。
就在汪美银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工作的第17天,2月9日,大女儿出现了感冒发热症状,14日病情恶化,15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直到这一天她才将手头工作移交给同事。可惜的是,女儿的病程发展很快,引发多器官衰竭,最终在24日离世。
“妈妈还欠你一个成人礼!”正月初一是其女儿18岁的生日,汪美银原计划给她办一个成人礼。因为疫情,错过的成人礼成了她心头永远的遗憾!女儿走了,汪美银希望在工作中忙起来,被别人需要或许能减少一些现实的伤痛。
王珍:“老革命”捐款6000元支持战疫
王珍老人在收看战疫新闻 黄堃供图
“小杨同志你好,请交给支部6000元捐款以表抗疫微薄之心。党员王珍。”2月29日,隔着小区侧门的栏杆,“老革命”王奶奶把这封便签和厚厚一沓钱交到南京供电公司组织部工作人员的手上。王奶奶名叫王珍,今年92岁,是一位上过战场的医务老兵。
每天晚上7点,王珍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这是她几十年的老习惯。疫情发生后,她更是揪着心,关注着“湖北保卫战”的进展。“这个时候医护人员肯定是要冲在一线的……”王珍和儿子顾继业说起这个,讲话有些支吾,声音却越说越大。顾继业知道,70多年前,母亲也是这样奋不顾身在战场上救死扶伤的。
1945年5月,还是见习医务员的王珍,在战场上遇着一名伤员。条件险恶,没有担架,一米六的小个子连背带拖,一步步挪着向后方野战医院前进。“一路坑坑洼洼,耳边子弹飞,都不知道是怎么安全到达的。”王珍经常和后辈念叨年轻时的经历。
王珍1986年离休前担任南京供电局卫生所所长,离休后闲不下来,成了大家的“家庭医生”。“邻居们有个头疼发热,上门叫声王医生,她就跟着去帮忙了。”女儿顾爱睦说。老人家为人热心,每次献爱心更是少不了她。九八抗洪,她捐款;08年南方冰雪灾害,她捐款;汶川大地震她捐款1000元,并向党组织交了5000元“特殊党费”;这一次,她还是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捐款6000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好生活来之不易,多帮帮别人,大家的日子才会越变越好。”王奶奶说。
中国企业网财经:方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