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阳原县辛堡乡四十亩滩村蔬菜大棚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明泰正忙着安装滴灌设施。他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去年家庭收入近3.3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杨明泰满口称赞的书记名叫孙国亮,是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已担任四十亩滩村第一书记整整4年。
自己垫钱兴产业
阳原县是河北省深度贫困县,辛堡乡四十亩滩村共有132户3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一半以上。
2016年春节过后,孙国亮带着两名老师来到四十亩滩村。刚安顿下来,他就组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一起商讨脱贫对策,并带领村干部外出调研,确定了发展蔬菜大棚思路,准备流转土地,成立以贫困户为主的合作社,让贫困户“土地流转得租金、大棚打工挣薪金、产业营利分红金”。
项目批下来后需垫付前期资金。为了筹钱,孙国亮四处想办法。单位支持4万元,教工们捐助近3万元,利用扶贫政策贷款10万元,但还是不够,他将平日攒下的6万元拿了出来。
孙国亮垫钱扶贫的事感动了身边人。在大家的努力下,四十亩滩村65座蔬菜大棚顺利完工。
为了节省用工成本,孙国亮不顾自己的腰疾,与大家一起劳动。妻子董晓娅担心他的身体,也搬到村里开始了夫唱妇随的扶贫生活。
有付出就有收获,四十亩滩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600元增至2018年的8000元,整村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
再次返村谋发展
2018年春节前,第一轮扶贫结束后,按规定,孙国亮完成扶贫任务可以回单位。学院党委却收到四十亩滩村18名党员与村民代表的联名感谢信。学院领导笑着说:“国亮,这哪里是感谢信,分明是挽留信啊!村里需要你,学院也需要你,是回来还是留下你自己定,我们都支持你。”
再次回到村里的孙国亮以更高涨的热情谋划全村发展:村里的蔬菜大棚搞起来了,要提高产品附加值;人居环境较差,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孙国亮在村里购置了3000只华北柴鸡苗,在蔬菜大棚旁建起了养鸡场。孙国亮与村两委商量决定在村边再建一个蔬菜交易市场,这样不仅方便本村大棚菜和周边菜农交易,还可将交易后留下的菜叶作为鸡饲料,一举多得。
在上级支持与孙国亮的积极争取下,四十亩滩村完成了村里大街小巷污水管道铺设和终端处理,路面全部水泥硬化并进行路肩彩砖铺设,安装了26盏太阳能和LED路灯,投放15个垃圾箱,对16户危房进行改造,每家每户安装了电暖气设备;专设了图书阅览室、村卫生室。村民们由衷感叹:“村容村貌、居住条件、服务保障都今非昔比。环境好了,心里敞亮了,过日子都有了精气神。”
带不走的工作队
为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这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孙国亮与村两委干部充分利用公示栏、座谈会、微信群教育大家,把课堂从室内延伸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群众从中学到了知识技术、了解了法律政策、转变了思想观念。
村里20名留守儿童在镇学校就读。在孙国亮的倡导下,由工作队与村里出面,与校方达成协议,建立“家庭+村委会+学校”三位一体联合育人机制,定期在村里举办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座谈会,大家一起面对面交流与解决问题。
4年来,孙国亮和他的战友们把爱心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动力,强化了四十亩滩村村民相信党、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孙国亮被评为2016年度河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致富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骄傲,我定不负时代、不负组织、不负四十亩滩村的父老乡亲。”孙国亮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中国企业网财经:方顺利